企圖追求最優的臨時決策是最隱蔽的失敗方式

追求最優的決策,實現最優的效果,是理性決策者的基本追求。但是,臨時的決策企圖實現最大的效能,更改原有的基本框架的思想和決策方向,很可能是一次失敗的決策。臨時決策,是內心的需求,而不科學的必然,從我個人數據來看,臨時的平均決策報酬是比較低的。

決策質量的高低,將影響著持續的或最終的整體結果,一個錯誤的決策思想往往從一開始就形成了,若不能有效制約這一種任性的決策,任憑感覺而行,大概率是失敗的結果。所以,我們學會真正認識到低效的臨時決策造成的不可預期的後果,應要控制管理臨時性的決策,比如減少臨時決策頻率。

臨時決策與冷靜理性決策存在的差距將影響人們的整體效率。比如每天看新聞花費了一個小時以上,而這一個小時獲取的紅利是不確定的,而且與核心目標毫無關係。這些行為只是任憑感覺而行,這看似“很爽”,讓自己的大腦判斷系統自我感覺很好,認為自己把握了重要的機會。實則沒有,甚至讓自己的大腦產生了決策快感的錯覺,如連簡單的理性判斷都沒有,便存在巨大的決策風險。比如在下棋時,我們若一時放鬆,任憑感覺而行,未經深算,隨意下出一步棋,此時很容易走出令人痛苦的隨手棋,葬送經過千辛萬苦拼得的優勢局面。

一、失控的本質原因

失控是多因素的結果,但多數情況是無意識的“人為”結果。一是低估了因失控導致風險的後果;二是不知道或不重視評估指標,比如採取錯誤的評估指標或無正確的評估指標;三是沒有強制性的管理制度,沒有形成根本性的約束。

理性的行為應在行為發生之前一段時間進行冷靜考慮之後下的任務,比如一天之前下的任務,至少比當下作出的臨時決策更為理性。從過去一些年來情況來看就是如此。若是我們的制定的決策足夠理性,就不需要依靠臨時的決策來贏得未來。依靠臨時的短暫的決策模式無法贏得未來,因為其臨時的決策平均質量低於經過評估過的決策質量。

二、整體決策方向應聚焦精力根據優先原則行動

根據優先原則行動,應聚焦精力於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放棄不重要的事情。抓住重點,為自己的生命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人生創造輝煌的指導方針。

平凡的人不是努力不夠,而是在取捨的關鍵時刻放棄不夠,是對所謂的“重點原則”所謂“重要的事情”沒有真心地認為重要,而是認為現在所做的事情重要。比如看“重要的新聞”,玩“重要的遊戲”,與“重要的人”交流等。這一種失控的表現是難有所為的,關鍵是犯這一種錯誤而不容易被知道才是問題的可怕之處。

脫離整體框架的行為,都是失控。任意讓自己失控是一種缺乏智慧的表現,放縱自己的任性,或是臨時判斷的重要任務,均是失控的真實的行為。

三、決策的監督與管理

決策監督應從三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時間評估與管理,應拒絕超過5分鐘以上的隨意浪費,對於每一個5分鐘的單位價值應有自己的客觀評估方法,若5分鐘內看不到相應的效益,便不應採取行動;二是以核心目標中心的決策與行為,可以在任何時刻為了核心目標搜索信息,收集信息,不應為了不確定的報酬去做臨時的決策,不應做與核心目標無關的臨時事務。三是杜絕或減少任性的臨時決策。臨時的任性決策是最可怕的方式,人們經常持續不斷地做臨時判斷認為重要的事情,這是一個任性的決策方式,讓自己的行為處在失控的路上,非常壞的習慣,應馬上改變。這一種習慣一經養成,容易形成決策衝動症。

企圖追求最優的臨時決策是最隱蔽的失敗方式

四、從根源上加強決策管理

從決策開始,管理自己所有的行為。一以周以上的核心線管理行為,比如以核心目標為主線來管理自己的行為。若無比核心目標更重要的事情,應該抓緊這一條線來行動。二以日以上的核心線管理行為,一週之內,一日之上的核心任務為管理自己的行為方向,確保整體任務可控。三以半日的核心線來管理行為,比如上午的任務以前一天的決策為準;下午的行為,以當日上午的決策為準,晚上的決策,以當日下午17點的決策而定,如此循環;四以定式化的核心線來管理行為,比如我的日常任務是自我提升,再一個就是客戶管理工作,這兩點都重要。

五是臨時任務管理辦法。這一個地方最容易出現失控。5分鐘之內的失控未必不可以,但超長的時間失控一經養成了習慣,將是致命的行為之病。儘可能快速回歸主題。

五、用正確的方式抑制錯誤的想法

(一)、限時完成任務

確保每一天的任務在可控的範圍之內,追求每一天的總任務是價值最大化的。這才是管理行為的核心考核指標。對於無法限時完成的任務,要評估其意義,或者進行有計劃的放棄。

(二)、強制性地執行

強制性執行某一個任務與限時完成任務雖不一樣,但其是相互相成的。強制性執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行為的落實。對於重要性的“任務”,就需要強制執行,比如睡覺是必要的,強制性睡覺,讓大腦放鬆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若是某一天的用腦時間任務量達到了相應的量,就應該讓大腦休息。管理大腦的工作時間和必要的休息時間,提升大腦的整體價值。

六、覆盤的必要性和改善

企圖追求最優的臨時決策是最隱蔽的失敗方式

覆盤是提升技能的關鍵

如果我們不需要臨時做出決策,我們的效能若還是沒有提升,說明我們原有的決策是存在問題的,所以有必要對原有決策進行更新。決策和行為的本質是為了效益,若是付出之後效益沒有為得更好,就是問題。覆盤是一個對整個過程進行回顧的行為,是評估質量高低的一個必要流程。當然,臨時決策有時也是有必要的,靈活機動就是看一個人平時對某一件事情本質上的理解在臨時決策時的反映,若是能時時做出合格的臨時決策,也是不錯的。以理性的計劃決策和模板決策為主,以臨時決策為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每一天的臨時決策量應少於10%。我們不應依靠臨時決策贏得未來。若是我們的臨時決策量超過10%,說明我們的計劃決策和模板決策是管理不夠的。這就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覆盤之後,對於經常出現的臨時決策現象有針對性地研究,把這一類決策進行模板化決策,這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客戶服務,模板化應對決策,就是價值非常高的臨時性決策,我們可以把這一種現象級的臨時決策進行模板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