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美,美在求同存異

《周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至而百慮”

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其具有多元的審美價值。一說到多元就是一個令人頭大的事情。那麼“一理貫之”還是比較輕鬆些。

書法之美,美在求同存異

一、共性美

什麼是書法的共性美,有一個簡單的評判標準。那就是無論瞭解書法的還是不瞭解書法的人看過之後都覺得挺美。這一路書法作品以“工”為主要特徵,換言之就是令多數人覺得比較工整,規範、不好寫,有難度係數的書法作品。如篆之鐵線,隸之曹全、行之二王、楷之歐柳、書草之旭素。這一路書法練到最後,是規範上做加法,變化上做減法。如行之趙孟頫,楷之黃自元,隸之劉炳森。

書法之美,美在求同存異

二、個性美

什麼是書法的個性美,也有一個簡單的評判標準。那就是無論擅長書法還是不擅長書法的人看過之後會覺得有不敢苟同的地方。這一路書法作品以“變”為主要特徵。換言之就是打破常規、看似很隨意、草率,不那麼嚴謹的感覺。如某些清人之篆、隸之張遷、行之黃米、楷之顏褚,草之傅渭。這一路書法練到最後,是變化上做加法,規範上做減法。如當代的學院書風,流行書風在諸體上均有體現。

書法之美,美在求同存異

共性美和個性美都屬於書法之美。兩者互為一體,並不排斥。但如果超出了“中和”的狀態時,往往會走向極端。共性美走向極端時,會被斥為“書匠”,個性美走向極端時,會被斥為“醜書”。真可謂眾口難調。既然難調,那就不調,共性美是美,個性美也是美,只有本著求同存異的態度,書法之美才是健康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