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前言:記得上學期間,教授說過這麼一句話,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這句話雖然不全對,但對於絕大部分歷史記載而言還是很正確的,很多歷史人物能被史書記載,是因為他的軌跡已經與當時的政治息息相關。諸如岳飛。把岳飛事件剔除於當時政權而單獨談論,必然會有所偏頗。當然,歷史說到底還是關於人的歷史,每個當事人性格多多少少影響著歷史進程,又不能太拔高,所以,要從一個大環境的角度來看下岳飛事件。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告訐之風盛行背後的高宗集權

如果單看岳飛之死,難免有突兀的感覺,總有人在問,為什麼死的不是別人?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大概是岳飛之死影響太大,而讓人忽視了其他南宋期間的詔獄案件,其實岳飛冤案不僅不是個例,而且所織罪名,也不是岳飛獨有。重要的是,這些詔獄都有一個共同點:告訐。

縱觀南宋詔獄,高宗對告密者一直有著雙重標準,這種對告密曖昧不清的態度,讓南宋時期形成一種奇怪的情景,一方面明面上高宗對告訐之風的指責,一方面一些大臣不斷因為被告密“動搖國是”“謗訕朝政”等罪名而下獄。

其實也不難理解,高宗即位初,就有苗劉兵變,幸有李綱和韓世忠,這件由忠與不忠交織在一起的事件,讓高宗對大臣們一直處於信與不信的矛盾狀態。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再加上八年的顛沛流離,這位“逃亡皇帝”對集權的渴望可想而知,自然,兵權的掌控也是集權中的重要一環。然而,高宗初期,為了更好的抵禦金人,及對將領積極性的鼓勵,將領們一直有著高度自治,這就與後期集權行動產生了矛盾,所以,告訐之風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高宗初期,因戰況緊急,將領們很少是詔獄的對象,大多是想掌控喉舌而對付一些文臣,或推行一些政策受阻而對付權臣。但這無形之中,告訐之風日趨成熟,漸漸為高宗穩定政局建功立業,使高宗對告訐之風模稜兩可,但也要看到,物極必反,高宗掌握了政局,卻漸漸對詔獄失去了掌控,比如,岳飛詔獄期間的不能上告。其實,入獄者上告這條路在岳飛入獄之前已經堵死,並非只因岳飛而設的特例。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趁高宗放權之機排除異己背後的相權失控

史學界對高宗穩定之後,能不能反攻北方一直都有爭議,其實要看到,能不能反攻是一回事,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高宗想不想反攻。答案是否定的。同樣是可以想象的到,這位逃亡皇帝對平靜生活及平穩政局的疲心竭慮,但秦檜之流就未必了。

秦檜當權期間,造就諸多文字獄,且不論這些文字獄是否真的另有所指,在這一系列審罪定罪中,高宗逐漸放手,秦檜聲望漸漲,也更加肆無忌憚。特別是秦檜在紹興期間,以“無臣子之禮”為由,對眾臣一些言論定罪,這可謂是文字獄的升級版本,因為口語不像文字,它過去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口語作為證據時,多一字少一字意思可能完全相反,甚至原封不動的口語,換個口氣都可能顛覆原意。這就給了秦檜極大的發揮空間,在排除異己時如同開了捷徑。

高宗政局毋庸置疑是偏主和派,秦檜又是主和派主領,秦檜此時順風順水,進入一個狐假虎威的失控狀態。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南宋法制不健全造成的案件審理的非理性

高宗雖然力圖偏安,但對整個社會構建極其上心,他試圖以儒家理念為藍本,建立一套適應南宋政權的法律,不過,現實表明,高宗做的遠遠不夠,也讓秦檜有了可乘之機。

諸如,所謂的“眾證可定罪”,即幾個證人同時指證某個人,這個人一定有罪。這樣一個經不起推敲的法律,在大量冤獄之間,肆意藉此作為重要證據鏈,造成整個案件程序看起來毫無破綻,但卻完全違背了法理精神。

二次議和期間,是冤獄的爆發期,不得不說主和派打壓主戰派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而這些不健全的法律條文,此時成了主和派的幫兇。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高宗對告訐之風的反思預示著平反的伊始

秦檜死後,其黨羽沒有能支撐大局的靈魂人物,導致樹倒猢猻散,其他大臣就有了直諫的機會,在批閱眾多諫言後,高宗開始正視告訐之風,不再流於口頭反對。秦檜死後不久,高宗說了這麼一段:

“年來用人非據,與大臣為黨,而濟其喜怒,甚非耳目之寄。”

由此可見,高宗對秦檜當政期間的告訐之風的真相開始深惡痛絕,立即著手整治這股歪風邪氣。當然,高宗也知道這中間自己有過錯,所以,最開始的平反都是選擇性的,大多是選一些官職輕微的開始平反,或選一些平反以後對自己影響不大的,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為日後宋孝宗平反岳飛開了個好頭。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總結:要談論像岳飛事件這種歷史,要結合當時的政治,卻也不能忽視各個身在其中人物的性格,高宗力圖偏安,有他的經歷性格相關,但也不是個碌碌無為享受怠政的皇帝,起碼以保證南宋政權平穩的角度來講,高宗功不可沒,須知高宗時期,南宋內憂外患,諸多不平穩因素,需要高宗處理。所以對一些細節的掌控不到位,造成很多不止岳飛一人的冤獄,如中興四相之一的趙鼎事件。而秦檜等人恰恰利用了高宗對平穩政權的渴望,不求過程,只求結果的態度,在推行高宗政策的同時,大肆排除異己,讓南宋政權不僅軍事力量,還有文化傳承上,後續乏人。高宗迷途知返,亡羊補牢也算南宋的幸事。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不過,遙想當年岳飛這樣的一代名將,一生戎馬生涯,對付強敵無懼生死,能躲的了敵軍砍下的大刀,卻躲不過自己人射來的暗箭,只能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之中,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何等的無奈!何等的悲涼!

秦檜之跪,罪有應得。

從南宋政權的演繹看岳飛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