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最近在看劉潤的《五分鐘商學院》,和大家分享6個自我管理的小工具:包括一個決策工具,兩個思考工具,三個管理工具。(文章比較長,會分兩篇來介紹,今天分享一個決策工具,和兩個思考工具)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職場上,你看到的那些厲害的,總能在紛繁複雜的情況中,高效快速的找到解決問題的大神們,並不是比我們多聰明,或者多有天賦,而是他們善於利用工具系統化、流程化的分析問題,儘可能避開自我思維的侷限性。

今天給大家分享6個小工具,用工具思維幫我們理清思緒,找到背後的邏輯,實現認知升級。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工具一:能幫助我們更好決策的KT法。

陶傑 《殺鵪鶉的少女》說: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做出選擇的那一天,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看似每個很小的決策,都至關重要,人生如此,職場上同樣也是。

KT法以凱普納和特雷高名字命名,他們是著名決策諮詢公司蘭德公司的兩位員工。他兩受美國宇航局委託,對1500名善於分析問題、作出決策的人進行調查分析,在這些決策精英身上提煉總結出的高效決策方法,並把他們流程化,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kt法。


kt法由4個主要步驟組成:狀況分析,問題分析,決策分析和潛在問題分析。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步驟一狀況分析就是目前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預想到的結果和現實之間的差異。

比如,這個月銷售任務沒有完成。

步驟二問題分析:

首先用3w1e法,對問題做是/而不是的精準描述

What:是什麼事情?我這次沒有完成任務,是我,不是別人

When:什麼時候?是這個月,而不是其他月份

Where:在哪?是負責的A區域沒有完成,而不是B、C的區域

Extent:程度: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沒有完成,而不是三分之二;

其次分析可能出現的原因:

一是:任務定高了,不符合現實情況;

二是:沒有認真對待銷售任務;

三是:有未知的新競爭對手接觸客戶。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最後根據分析出的原因,對照3w1e法分析哪個是最可能的出現的原因:

任務定高了?這個問題不存在,因為和上個月的任務相同。

沒有認真對待客戶?不會,因為B.C區域完成了目標,自己對待每個客戶都是一樣的態度。

那可能就是有未知的新競爭對手接觸客戶,客戶被對方挖走。

步驟三:根據分析出來的原因,想對應的決策。

尋找A區域最近有沒有新開的競爭對手公司,分析競爭對手公司的優勢;

聯繫A區域客戶對接負責人,聽聽他們對公司產品的建議和要求,側面找出客戶不下單的原因和是否有新的需求;

步驟四:潛在問題分析。

就是在你作出決策時,有沒有忽略的因素沒有考慮範圍。比如,A區域銷售額減少,是否存在整個大環境因素,和目標客戶、競爭對手都無關。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工具二:5W2H七何分析思考法

思維縝密是讓我們想問題不重複,不遺漏,5w2h思考方法可以幫助思考更周密,更有條理、就好像對著清單一項項自我檢查。

5W2H方法具體是指

Why:為什麼

What:是什麼

Where:在哪

When:什麼時候

Who:給誰

How:怎麼做

HOWmuch:做多少

和同事交代問題,也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比如交代同事做一份參考資料並打印出來,用5W2H方法就很清晰的讓同事get到任務點,不容易出現紕漏。

星,做一份3月份公司銷售情況表並打印3份,在週五12點之前放到總經理辦公桌上,週五晚上總經理和客戶談生意要用到這份最重要的資料,要用品質紙打印。

這個簡單的溝通對話就有5W2H的思維在裡面,誰,要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事,做到什麼程度,很多人覺得簡單,但就是這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表達不清楚,其實就是背後邏輯沒有理順,不具體,混亂,不知道如何下手。

有了5w2h思考法,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在與別人表達溝通前,可以想想關鍵點、要素,對著理一遍,就不會有疏忽的地方了,長期堅持,可以鍛鍊我們的思考更加邏輯條理,表達更加清晰。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工具三:5why法讓你找到真正的原因

這個方法是豐田公司大野耐一提出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有一次,大野耐一去廠裡考察,發現機器並沒有運轉,於是他叫來員工詢問問題。

大野耐一:為什麼機器沒有運轉?

員工:機器超負荷,保險絲斷了

大野耐一:為什麼機器超負荷了?

員工:軸承的潤滑油太少了

大野耐一:為什麼油會太少?

員工:潤滑泵抽不上油

大野耐一:為什麼吸不上油?

員工:油泵抽磨損,老化鬆動了

大野耐一:為什麼磨損了呢?

員工: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於是,在大野耐一五個為什麼的問題下,幫助員工找到了事情的根本問題。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話: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意思是指,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幫助我們撇開表面原因,找出內在深層次的因素,然後做出有效改正,而不是做無用功。

著名學者海森堡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我們的思緒會跟著提出的問題走,強迫我們的大腦做出思考,正視最根本的問題。

5why法其實更適合進行自我對話,正視自我問題。比如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嚴重拖延,做事情都是拖到不能再拖,我開始了自我"檢討"。

問:為什麼最近拖延這麼嚴重?

答:因為事情很多

問:為什麼事情以前也很多,卻不拖延?

答:因為會覺得以前的比較容易,現在的事情有點棘手

問:為什麼會覺得事情棘手,比之前難度增加了嗎?

答:相對而言,有增加

問:為什麼難度增加了,也能在任務之前完成?

答:被逼出了"潛力"

問:為什麼你覺得潛力是被逼出來的,而不是你本身就有的?

答:沒做事情之前把問題想複雜了,其實做起來並沒有這麼複雜


個人成長工具篇: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讓你成為會思考的人


我通過一次次與自我對話,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找到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的畏難情緒在作怪,於是我調整任務級別,把自己認為最難的事情提前,在做之前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不要在沒有做事情之前就把對方想得太強大,幹就是了。

於是,經過一次次的不斷調整,把拖延的習慣一點點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