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毫無疑問,理財說明書是一份理財產品的核心

。它是理財產品的“身份證”,是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契約書,更是我們保護個人投資權益最重要的工具。

然而,在實際購買理財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往往會遭遇各類理財糾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現實中不乏職業操守缺失的銷售人員,為“衝業績”不擇手段,通過虛假宣傳、變相誇大收益率等方式誤導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則是我們普通投資者不會閱讀理財說明書,導致盲目輕信銷售人員,購買了不符合自身情況的產品。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銷售人員的道德水平無法約束,但自身卻可以做好理財的基礎功課,這其中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學會正確閱讀理財說明書。

接下來,欣奇直接上“乾貨”,以某國有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為案例,教大家如何快速有效地看懂說明書的各項核心內容。(本文使用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僅用於教學,不構成任何推薦建議,煩請周知)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風險揭示

一款理財產品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風險揭示書,也是說明書的核心內容之一,認真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此款產品的風險程度,以此衡量是否與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風險揭示書

如圖可見,該款產品的風險程度為“PR3級”,根據該銀行的內部評級,屬於“風險適中”水平,風險因素可能會對本金及收益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該產品比較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風險等級說明

產品簡介

在可接受此產品的風險程度後,我們繼續瞭解產品的具體信息。

這裡重要了解6個要素,分別是“產品期限”、“成立到期時間”、“業績比較基準”、“資金到賬日”以及“提前終止或贖回條款”。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產品概述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產品概述

這其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是“提前終止或贖回條款”,因為大家在投資過程中,會想當然地以為理財產品是必定可以持有到期的。但事實上,在極端情況下,該理財的運作公司可提前終止本產品,而我們投資者卻不能提前贖回。同時,該產品的比較基準利率是4.35%,但不能保證一定能達到該收益,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這裡提出4.35%只是作為計算該產品管理費的依據(關於管理費的計算,後面會有實例說明)

投資標的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投資對象

這裡重點要查看理財的投資類別和比例。我們普通投資者只要簡單瞭解,從資產安全性來講:固收類>權益類>衍生品類即可,如圖可見,本產品的主要投資標的為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達到80%-100%,說明此產品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

投資管理人

這裡欣奇要著重強調理財產品的管理人,原因是在於很多投資者在實際購買理財過程中,不瞭解產品到底是姓“保險”、姓“銀行”、還是信“券商”。不少投資者被銷售“忽悠”,錯把萬能險當成了銀行理財進行購買,致使承擔了不必要的風險。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投資管理人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代理銷售說明

從圖中可以看到,該產品是由某銀行理財公司發行,某銀行代為發售的。

收益計算方法

最後一步,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該理財收益的計算方法。說明書很貼心地列舉了三個案例,三個案例分別計算了“超額收益”、“收益不及預期”、“損失”三種情況下的收益情況,供我們投資者進行理解。

這裡要注意的是,我們計算評估理財收益率的時候都是默認換算成“年化”概念的。從圖上看出,無論是高於還是低於4.15%的情況,都是先把產品淨值換算成年化在進行比較的。具體的計算並不難,我們掌握其原理就好。

防止被“坑”!專業理財師手把手教你看懂“理財說明書”

三種收益計算情況


以上就是理財說明書的核心要點,掌握上述知識點,說明您已經“入門”,依然具備獨立自主購買理財的能力了!

可以說,每家銀行的理財說明書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熟練掌握之後,我們就可以快速瞭解一款理財產品的核心要素,判斷其是否符合我們自己的收益風險預期,進而作出最適合自身的投資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