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關於北漂的故事都是相同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 | 所有關於北漂的故事都是相同的

最近優酷播的《北京女子圖鑑》和劉若英的新電影《後來的我們》,都在講關於北漂的故事。關於北漂題材的內容總是能引起大家關注,北漂的人在尋同認同感,不是北漂的對北漂的故事又很感興趣,好奇那些北漂的人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因為我自己也是北漂,所以對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特別感興趣,但是看過很多作品後,卻發現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節大同小異。關於北漂不管是電影、電視劇,講的故事題材都是一樣的,所以有時候我會想以後大家就不用再拍了,沒什麼新意。

1、來北京的動機相同

很多人來到北京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樣的一群人,不安於已有的生活,即使知道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要努力嘗試一下。

同樣走出這一步都會遭受父母的反對,其實誰都想過更好的生活,父母也一樣。但要是孩子選擇去大城市,多數父母還是會反對,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不希望孩子離家太遠,畢竟以後見面的次數就少了;第二是父母是過來人,明白賺錢的不易,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苦;第三是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並沒有信心,雖然知道有的人會成功,但是多數父母並沒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會成為北漂青年的榜樣。

當孩子跟父母提起要去一線城市的時候,雙方之間很容易發生一些爭執,影視作品中可能會把這段演的很誇張。但不管如何,結果就是孩子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的來到了北京。

2、租房、搬家

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來到北京後,剛開始都會被現實的殘酷棒頭一擊。

如果不是家庭條件比較好,存款比較多,來北京的頭幾年很多人的居住條件都會比較差。大家都會有合租的經歷,四、五家合租一個兩居或三居室,共用廚房和衛生間,電視劇中通常都會打造一種擁擠、雜亂的景象,然後再演一段合租時候跟室友共處的故事。我們在《歡樂頌》、《北京女子圖鑑》,包括《後來的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情節。

一個故事想要豐富,當然還得配上搬家和被房東趕出來的經歷,通過這樣的經歷刻畫一下北漂的窘迫。如果後面想買房的話,也在這裡做好鋪墊。北漂青年認識到租房沒有安全感,搬家很麻煩,房東又能隨時把自己趕出來,所以第一次萌生了買房的想法。

3、艱難的找工作

其實相比較而言,在北京找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平時也大家也都會說一線城市的機會多。但我們在很多電視劇中還是會看到來北京找工作的不易,劇中角色找工作的過程非常艱辛。

這或許是為了與後面主人公的成功形成對比,但也卻是現實的反映。《北京女子圖鑑》中女主期望的薪水就由最開始的6000,降到5000,直到不好意思開口,完全由公司決定。這樣的經歷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人來北京找工作都會有落差。

此心安處是吾鄉 | 所有關於北漂的故事都是相同的

事實上並不是北京的工作難找,只是很多人把自己的預期定的太高了,北京的錢也不是隨便撿的啊。另外還有一個客觀現實,北京雖然機會很多,但是對學歷和個人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這是很多人達不到自己期望的客觀因素。

在表現北漂青年苦逼方面,合租、搬家還有找工作都是重頭戲,導演會通過這三個方面著重表現。

4、北漂跟老家同學的比較

從小玩到大的同學,畢業後一些留在老家,一些去了一線城市。待在一線城市的工作多年後再回家,發現與在老家的同學已經缺乏共同語言。大家的價值觀,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都出現了很大偏差,而且彼此還都很不屑。

對於北漂的人,老家的親戚朋友通常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持鼓勵態度,覺得去北京後會漲見識,即使最後沒留下回家了也不會嘲笑;第二種就是貶低,雖然嘴上總是抬高在北京的工作的人,表現得很羨慕。但心底卻覺得北漂很苦逼,背地裡可能還會挖苦,認為北漂還不如那些一直在老家工作的同齡人。

而很多北漂也為了要面子,雖然在北京混的不好,但每次回家還總得炫耀一下。穿著時尚,帶很多禮物,吃飯搶著買單,語言中誇讚著自己在北京的各種好。背地裡卻偷偷抹淚,運氣好點的還能遇到個知心的人吐槽一下自己幾年中吃的苦,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回北京後在屋子摔打東西了,可憐的是發洩後自己還得收拾,後果自負。

5、拜金思想

很多人都明白一個沒有經濟基礎的人想要留在北京有多麼不容易。面對高房價和物質上的誘惑,當你想要而又無法企及的時候,過程中人的思想可能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慢慢的一些女性就把留在這個城市的希望寄託在了男人身上,有一些拜金的思想。

女人開始了自我改變的過程,愛美裝扮,買名牌衣服,名牌包包,甚至是去整容。在公司中討好上司,謀求升職加薪,生活中有意接近認識的富二代。也許並不是多刻意,但本意確實是想找個在北京有房、有戶口的人,這樣自己也就能留下了。

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故事:一是很容易遇到騙子,好不容易遇到個對自己特別好的,很貼心,但卻是有婦之夫;二是遇到了富二代,可能還因為門不當戶不對被對方父母無情拆散了,即使已經做飯、刷碗,努力塑造賢妻形象也沒起到任何效果;三是為了獲得某些利益,自己做出了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

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會把這樣的角色安排給女性,但其實男的也一樣。

6、北漂的結局

關於北漂的結局,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在北京工作多年,後來憑藉著自己努力,不管是創業還是職位晉升,賺了很多錢後,在北京買房定居的;第二種是發展的不好,自己主動放棄回老家的;第三種是不願回老家,工作也不是很好,依然在北京租房生活的。

一般影視作品中最喜歡演前面兩種,不知道是為了形成明顯的差異對比,還是說覺得第三種不夠典型。

7、人的心態變化

上面說的這六點,基本是每一個北漂都會經歷的事。一條主線,每一個講北漂的故事都會沿用。如果你準備去一線城市可以參考一下,有個心理準備,很可能這些你也都會遇到過。

在這個標準的發展故事中,我們還得添點料,讓故事更豐富一些。例如遇到個假富二代,不但沒過上好日子,反而被騙了很多錢。剛來北京投奔朋友,先借助在朋友那,結果還沒等搬走就跟朋友鬧掰了,自己留宿街頭,等等。

經歷豐富了,人的心態也會發生很多變化。一個北漂青年可能會變得更世故,處理事情更圓滑,思考事情也不再那麼單純,心存多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這樣的角色容易引得觀眾共鳴,感慨現實如此。

當然還有兩種遺憾是北漂故事的標配:

戀人分手:當初愛的死去活來的兩個人,迫於現實無奈分手。多年後,偶爾見到彼此,即使一方已經有了很強的經濟基礎,對彼此還有眷戀,但也沒有了再在一起的可能,成為了永遠的遺憾。

父母的孤單:因為長年在異地,或許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但跟老家的父母聚少離多。不管孩子在外邊怎樣,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吃不好,穿不暖,盼望著孩子多回家。孩子的不回家與父母的孤單形成對比,日復一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