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疫情警示各國須加強社會保障制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日內瓦4月25日訊訊(記者楊海泉)國際勞工組織(ILO)日前發佈報告稱,各國政府應與社會合作夥伴以及其他利益攸關方一道,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加強其社會保障體系。

報告指出,那些擁有有效的衛生和社會保障系統並提供全民覆蓋的國家,能夠更好地保護其人民生計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但缺乏健全衛生和社會保障系統的國家則需要用特別方式制定政策和干預措施,並因此導致其應對工作受限和延遲。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部主任沙赫拉·拉扎維表示:“這場疫情暴露出全球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嚴重缺口,尤其是那些類別的工人如兼職工人、臨時工和個體經營者,以及許多在非正規經濟領域工作的工人缺乏保障。社會保障必須被視為一種投資,而不是額外成本,它在社會緩衝和經濟穩定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報告說,疫情增加了貧困和不平等, 尤其是對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疾病患者、農民工和流離失所者造成的不利影響。各國制定疫情期間社會保障國家應對政策時,應充分考慮這部分人的利益,並以此為契機解決更廣泛領域的社會保障問題。具體包括延長疾病福利措施、對工人的稅收資助、支持企業和政府實施用於留住工人的短期工作計劃和失業保障政策、為下崗工人提供失業救濟、為完全失業者提供失業保險、對經濟困難家庭提供收入支持或食物福利等。

報告說,在2020年2月1日至4月17日期間,108個國家或地區宣佈了至少548項社會保障措施,以減輕疫情帶來的失業和生計受損等破壞性影響。其中,大約五分之一(19.3%)與特別社會津貼或補助金有關,15.7%與失業保護、9.5%與保健和9.1%與糧食分配有關。超過三分之二的歐洲和中亞國家、超過一半的美洲國家及近一半亞洲國家和地區、超過三分之一的非洲國家以及大約三分之一的阿拉伯國家都已採取了社會保障措施應對疫情。

報告強調,社會保障和衛生覆蓋面不足不僅危及各國,而且危及整個國際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應向各國提供緊急國際支持,使它們能夠採取緊急措施以加強其衛生保健和社會保障系統的應對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