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桂馥(1736年-1805年》,山東曲阜人。字冬卉,號未谷,另有雩門、肅然山外史等別號,晚稱老苔。桂馥是清代傑出的學者,著名的書法大師,畢生專攻隸書,其文筆渾厚蒼勁,隸書主要力學《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工整典雅之風格。其少年時代就繼承家學,博覽典籍,特別精於金石六書之學,曾任長山訓導。桂馥與周永年結為密友並共同“買田築借書園”,以解決貧窮之子的讀書之難。他們在山東濟南五龍潭畔修建了著名的潭西精舍,桂馥並撰寫《潭西精舍記》一文,刻石立於潭旁,今仍在。

《潭西精舍記》石刻,現鑲嵌於濟南五龍潭公園書法碑廊東牆壁上。全碑如下: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桂馥 《潭西精舍記》全文如下:

《潭西精舍記》

曆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既五龍潭也。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潭之名始見於於欽《齊乘》,其言曰:“

水經注:濼水北為大明湖,西有大明寺。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水成淨池,池上有亭,即北渚也,今名五龍潭,潭上有五龍廟,亭則廢矣。”按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池上亭即水經注所稱客亭,在趵突泉西北。何得以潭為淨池?大明湖在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古曆城西南,今誤以城內曆水陂當之北渚亭,亦不在潭上。曾子固北城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閒步詩雲:“飽食城頭信立行”,又雲:“便起高亭臨北渚。”蘇子由北渚亭詩雲: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西湖已過百華汀,未厭相攜上古城。”晁無咎北渚亭賦序雲:“嘗登北渚之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址,則群峰屹然列於林上,城郭井閭皆在其下。”據三家之言,則亭在北城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上無疑。於氏不知淨池填為平地,乃移客亭及北渚於潭上,疏矣。今潭上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五龍廟猶在。吾友陳君明軒,嘉其水木之勝,與小香二香諸君,募錢於潭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西架屋為遊息地,屬予記之。元遺山言:“濟南樓觀甲天下”,多無能指其處,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因念翼公甲第連雲,一旦為神物奪去,今以一瓦一掾託之潭上,幾何不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與頹垣廢址同歸烏有。雖然諸君旅人也寄興而已,後人於煙水榛美間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追尋我輩遊跡或亦有感於遺山之言也夫。

乾隆五十八年,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歲在癸醜莫春之初,曲阜桂馥記。

刻者楊敬,時年七十又九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文末有武億跋語:

偃師武億寓稷下之歲,與鳳臺胥燕亭繩武、吳江陸古愚繩、長洲沈二香默過龍潭,看桂君書石。君

固以藝自累,而予四人好奇之癖,亦不免為世詬病也。

億記

書法 清代 桂馥《潭西精舍記》隸書 渾厚蒼勁 附碑文圖及譯文

武億,字虛谷,一字小石,號半石山人,河南河南府偃師縣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經學家、考據學家、學者、金石學家。乾隆十年(1745)十一月二十二日生,嘉慶四年(1799)十月二十九日卒。乾隆三十五年舉於鄉,遊學京師,四十五年成進士。後知山東博山縣,在官七月,以忤權貴罷。著有《授堂文鈔》、《偃師金石記》、《安陽縣金石錄》等。事具朱珪《知足齋文集》卷五《前博山縣知縣詔起引見武君墓誌銘》、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卷四《武虛谷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