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硯山縣黑魚洞村,這裡有旖旎的山水,參天的古木,潺潺的流水,嫋嫋的炊煙,熱情洋溢的彝家人手挽手,肩並肩,跳著弦子舞邁進新時代。

黑魚洞村隸屬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幕菲勒行政村,總戶數250戶,總人口1202人,皆為彝族。村寨依山傍水,群山環繞,民風古樸,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著特色鮮明的彝家屋舍,在幸福和諧的鄉村畫卷裡,錚錚弦子聲、悠悠的山歌縈繞心頭。村小組通過對彝族文化的傳承、挖掘和發展,凝聚民族向心力,通過發展經濟增強民族自信。

如今,硯山縣黑魚洞村已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鄉風文明、安居樂業、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繁榮、民族文化濃郁的新時代村莊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黑魚洞彝寨(顏萬榮 攝)

這裡,最不缺的要數迤邐的青山綠水、絢麗的民族風情。黑魚洞彝族村是千百個美麗村莊之一,它的美,在於它“謎”一般的存在。從茹毛飲血的遠祖到富裕安康的子孫,從俄普浦羅射日的傳說,到後人們脫貧致富的忠實實踐,從漢彝離析的世代隔閡,到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現實,黑魚洞村在營造幸福中創造了別樣的美。

黑魚洞之美,源於“心”,美於“善”。

“豪麼噠細”(彝語“龍樹”)是彝寨的重要標誌,“迷奔篤姆”(彝語“龍山”)是全村人共同的敬畏和崇拜,也是彝族人的善念之源。“萬物有靈”,是彝族群眾對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也正是有了這樣一份傳承千年的質樸自然觀,才有了彝寨的古木參天和滿坡蔥蘢,也因此成就了彝寨的青山綠水。黑魚洞村仍保有公益林7170畝,封山育林2000餘畝,退耕還林發展經濟林果近4000畝,退耕建壩形成溼地生態區近500畝,算得上是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真實寫照。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優美的村莊(劉海春 攝)

走進黑魚洞彝寨,幾抹紅磚藍瓦,萬畝青山綠水,彝家小樓依山傍水,四周重嶂疊翠,清泉噴珠吐玉,古木黛色參天。全村退耕建設的500餘畝水庫,形成波光瀲灩的小湖,讓本就靜謐的小村,突增幾分湖光山色之趣。抬眼遠眺,滿山的花紅葉綠彷彿丹青人墜落了的靈魂,痴痴顛顛,給廣袤的紅土地塗抹些青黃藍紫,讓一個原本呆板的山村瞬間幻化成斑斕的畫布,且每一筆塗抹都顯得慵慵懶懶,是意非意。

腳下,滿湖蛙鳴鷺噗,似撫琴人心中跳躍的音符,或悠閒自在或驟雨瀟瀟。看,幾個若隱若現的垂釣者,是遁世人心生的衝動,撩撥得讓人誓死要守三分薄土而耕,汲一眼甘泉而飲,臨半泓繡湖而居,枕一頭清閒而眠。徘徘徊徊中,讓人不得不由衷地感謝上蒼,尚留一方樂土,讓世人去續心中那一縷若有還無的鄉愁。


黑魚洞之美,源於“勤”,美於“行”。

“州級文明村、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省級“土風計劃”創建示範點、“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這些榮譽和稱號算得上是對一個美麗鄉村的特別表達。從一個山路泥濘、生活貧困、矛盾突出的貧困村到一個“秀美彝寨”的華麗轉身。這樣的美,把其說成是“彩蝶蛻變”“鳳凰涅槃”猶不為過。在創富與創美的實踐中,一群普通的人,靠一雙勤勞的手,堆砌了山一樣的功績,編織了花一樣的生活。

短短几年,全村建設各類道路6000餘米,實施道路防護工程1萬多平方米,建成民族文化廣場8000平方米,彝族文化傳習館1個,新建佔地500餘畝壩塘1個,種植綠化樹1300多棵、綠化草坪3600多平方米。發展種植雲餘紅梨2500畝,軟籽石榴1000餘畝,發展各類種養殖業10餘類,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萬餘元。

一個民風淳樸、設施完善、乾淨整潔的彝族村寨儼然已成,掙一份富裕的生活,建一個秀麗的村莊,已成為黑魚洞全村人共同的夢想。村民們正依託區位,立足文化,創新創業,嘗試鄉村旅遊開發,已成雛形的民族文化旅遊園區有露營林下燒烤區、生態蔬菜種植區、傳統農業休閒體驗區、天然嬉水區、休閒垂釣區,年可接待遊客10萬餘人。

新路、新房、新產業,家和、村富、人心美——當“脫貧致富”成為自覺,“富裕美好”成了共識,一個村、一個民族之美,就不僅僅是人們所能觸摸和遙想的……

黑魚洞的美,源於“情”,美於“和”。

曾經,黑魚洞村與相鄰的漢族、壯族、苗族村寨常常因地界、水源等發生糾紛,嚴重時矛盾升級。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如今,通過廣泛開展“手拉手·兄弟情”“心連心·魚水情”等主題活動,民族團結的種子早已深深紮根於各民族心中。

弦子舞是彝族群眾的主要娛樂方式,也是群眾的精神家園,是群眾溝通交流的另類形式,彝族有“彈弦子說情,跳弦舞歡慶”的習俗。為消除誤會,加強交流,每逢重大民族節日,黑魚洞村的村民們便會殺雞宰羊,誠心邀請其他民族的村民參加聚會。大家載歌載舞,在唱唱跳跳、說說笑笑之間,化解了矛盾糾紛,淡忘了恩怨隔閡。

每逢壯族三月三、苗族花山節、彝族火把節等,各族群眾便相互邀請、交往交流、互學所長、其樂融融。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林中唱山歌(劉海春 攝)

通過交流,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青年男女,擯棄前嫌,墜入愛河,組建家庭,許多家庭裡有三到四種民族,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民族大團結。

”在民族團結進步的氣氛中,黑魚洞村還創辦了承載各民族團結友愛的“鄉村春晚”,春晚活動上苗族跳蘆笙,壯族舞紙馬,彝族跳弦子,各民族在進步發展中,交流、交融,共同繁榮、共同進步。一個民族之美,美不過心之廣、愛之博。彝族從祖輩們舉著火把禦敵,到如今捧著火把迎客。在黑魚洞村,“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團結進步”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的現實,更是一種和諧交融之美。

黑魚洞的美,源於“魂”,美於“靈”。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黑魚洞村的美在其魂的延續與靈的昇華。其民族文化從語言、服飾、飲食、村落、民居、風俗、禮儀、節慶、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都算得上沉積千年的傳承,又不乏與時俱進的內涵和生命。弦子舞是彝族群眾靈與肉的碰撞、心與身的對白。“阿哥的弦子響,阿妹的腳底癢”“跳得太陽落山坡,跳得黃灰做得藥”是彝族群眾跳弦子的真實寫照。“跳弦”是彝族群眾自娛自樂的舞蹈,風格獨特、種類繁多。“頂燈跳弦”是黑魚洞村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項,也是弦子舞中最具神秘色彩、最具觀賞價值的一項,其通過濃縮雜技與舞蹈的精華,充分表達了彝族群眾對“火”的崇拜。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弦子彈起來舞步跳起來(顏萬榮 攝)

黑魚洞作為“弦子舞之鄉”,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趙塔里木等專家認為,“黑魚洞的彝族弦子舞作為民族民間特色的舞蹈,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廣價值。”民間藝人和群眾創作的《草馬節》《哥的弦子響妹的腳板癢》《蜜蜂飛來來採花》等彝族歌曲傳唱四方。通過文化傳承、文藝創作,成功引領了鄉風文明,促進了城鄉發展。

火把節是彝族群眾夢裡的伊甸園,它的傳說與奮鬥和愛情有關,而它的現在與生活和愛情不離。火把節上,男女青年,成群結隊,舉火把,跳弦子,對山歌,火光搖曳,笑臉熠熠,情到深處,愛到真切,悠悠絃音成了許諾一生的盟誓,箐火、月光成了他們的證婚人。隨著“土風計劃”文化傳承示範項目建設、鞏固和提升,民族文化傳承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學校,深入田間地頭。

全村有州級非遺傳承人1名,縣級傳承人5名,50多人會彈弦子。村民自發成立了弦子製作與彈奏、弦子舞傳承、彝族刺繡、民俗文化、彝族阿細語言文字、彝族山歌等多個文化傳承小組,輻射帶動了周邊彝寨,惠及了萬名群眾。民族文化的傳承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促進了地方和諧發展,不僅造就了黑魚洞的美,也帶動了周邊民族的進步。

硯山: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中華民族一家親(劉海春 攝)

黑魚洞彝族村,是千百個美麗鄉村之一,是一個彝族文化區域的綜合表達。作為美麗鄉村之典型,村民們的新的共同夢想是:沿普碳公路,匯各民族之智,聚各民族之力,共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十里彝寨”。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構想中,黑魚洞村代表的又豈止是一村一地一族之美!

原標題:彝寨黑魚洞村,就問你美不美!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