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東亞杯第二戰面對韓國,李鐵掛帥的國足選拔隊還是吃到了敗仗。0-1不敵一支以K聯賽主力為班底的韓國二隊,國足選拔隊還是沒能製造驚喜,但其實這樣的比賽結果對於國足選拔隊真的不重要,而對於主帥李鐵而言,卻能夠讓他更加清晰地去認知國字號的現狀。

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是:比賽結束後一項微博投票針對是否滿意國足選拔隊不敵韓國的表現?選擇滿意(輸球是意料之中)的球迷人數,竟然是選擇不滿意(根本沒有機會)人數的三倍。

這個結果其實挺能說明問題的。對於韓國,壓根兒就沒有多少球迷想過我們能贏,即便對手只是一支韓國二隊。甚至,不誇張的說,只輸對手一個球,已經是我們所能想象到的比較好的結果了。雖然從今天雙方體現的真實實力差距來看,遠比0-1這個比分要大。

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其實,對於東亞杯交戰韓國,我們是有過很美妙記憶的。2010年,國足3-0戰勝韓國,結束了32年逢韓不勝的歷史,而且鄧卓翔攻入的那一球堪稱精彩絕倫,中國足球近十年最佳進球。但是,時過境遷,彼時的國足與此時的國足,已然不在同一個頻道,中國足球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終於把自己推到了難解的困局中。

單純看今晚中韓之戰,其實比賽的過程真的沒什麼值得說道的。上半場控球率26%對74%,射門數1比8;全場控球率對比是38%對62%,國足全場比賽只有兩次射門,董學升上下半場各一次,機會都不錯,卻都沒有打在門框範圍內。差距體現在全方位,團隊配合、球員意識、戰術貫徹等等。這與一月份亞洲盃上,最強國足與最強韓國交鋒時的場面如出一轍。

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兩場比賽,意料之中地輸給了日韓,國足選拔隊沒有踢出我們憧憬的比賽內容,只有精神面貌還算得上是值得我們欣慰的東西了。如果非要說,兩場比賽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東西,那恐怕只有李鐵指導在場邊的大嗓門兒喊叫指揮了。

在出徵東亞杯之前,李鐵曾對媒體表示,希望國足選拔隊的小夥子們把東亞杯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場比賽去拼。但其實,這次的東亞杯之於國足的全體教練組、球員團隊意義最重要的,正是李鐵本人。對於他而言,東亞杯一次無比重要的大考,也事關著他在中國足球的夢想與未來。而對於廣大球迷而言,經歷了裡皮兩次國足執掌國足的失敗,再加上希丁克的失敗,卡馬喬的失敗,佩蘭的失敗....球迷們也都期盼著能有一個更瞭解中國國情的本土主帥能站出來帶領國足走出泥潭,從過去這一年聯賽表現來看,風頭最為強勁的李鐵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李鐵非常努力地想對得起這份信任,想做好這份工作。兩場比賽180分鐘,那喊叫聲通過電視轉播清晰傳到我們耳邊,既有戰術佈置,也有某一些球員的鼓勵,還有動作要領的交代,事無鉅細。沒有客觀的標準來佐證李鐵的這些臨場指揮起到了多少作用,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李鐵竭盡了他的全力,就像他一直希望隊員們也能做到的那樣。

從兩場具體戰況來看,帶領一支剛剛組件的球隊面對我們一直以來犯怵的對手,雖然場面有些難看,但沒有大比分的慘案,每場淨負一球,這樣的結果我們能夠承受。場面難看,雖然會讓很多人吐槽,但平心而論這不該是李鐵的罪狀:這支國足選拔隊從集合到出征到參賽,只有短短几天時間,不管是李鐵還是任何一位其他主帥,想打磨自己的戰術理念都是不現實的事。在這樣倉促備戰的情況下,防守反擊是最穩妥的辦法,而場面難看自然也是避不可免的,沒有輸得一瀉千里,已經讓球迷去點擊“滿意”的摁鍵了。

連敗後李鐵距離轉正更近or更遠?他用撕扯的嗓門尋找答案


李鐵賽後坦言,國足選拔隊與日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而通過這兩場,他心裡也有底了:自己麾下的這支國足跟心目中理想的國足,有著多大的差異。現實是慘淡的,但夢想還是要有的。一直以來,成為真正的國足主帥都是李鐵的夢想,而這種夢想不會隨著對日韓的兩場失利而熄滅。對於李鐵而言,最後與中國香港這一戰,相比與日韓的較量,可能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只有贏下中國香港,才能完成基本目標。而這個基本目標,也是左右著李鐵能否轉正的重要條件。

路途漫長充滿荊棘,遇到的質疑和嘲諷很多時候也幾乎將人淹沒。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李鐵必定會硬著頭皮走下去。畢竟,相比同期甚至更早的那些國腳們,他已經走在了更接近成為改變中國足球的那個人的路上。

歡迎評論留言!別忘了點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