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面臨的網絡暴力是來自於誰?

最近網絡暴力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從雪莉自殺事件之後,再次掀起熱潮。

明星面臨的網絡暴力是來自於誰?

這不是一個新出現的議題,早在幾年之前喬任梁自殺事件發生時,就已經存在。“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句話在網上已經廣為流傳。時至今日,熱依紮在網上用實際行動,以暴制暴,實名反抗“網友”對她實施的暴力行為。

一直有人在網上呼籲,抵制網絡暴力,包括明星,包括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人士,也包括很多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當悲劇發生時,網上所有的聲音都是,抵制網絡暴力,有很多人親自現身說法,為大家講述自己遭受語言暴力的親身經歷,希望可以規勸大家停止這種暴力行為。可是網絡暴力依然存在,並極其頑強。

為什麼在網絡世界更容易發生暴力事件?

網絡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社交軟件,是在網絡的基礎上而成的,它融合了網絡的特點,方便,快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又具有非實名制,虛擬的特點。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極大的實現了言論自由,讓每個人都能沒有顧忌的說說心裡話,不用擔心負責任。甚至當你在網上辱罵一個人時,他也只能生氣,卻沒辦法揍你一拳。當他想拿起法律的武器制裁你時,一考慮到要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可能也就放棄了。所以基本上,網絡世界造謠的成本很低,只需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這一關即可。

明星面臨的網絡暴力是來自於誰?

為什麼明星更容易遭受網絡暴力?

明星這個職業本身就是生存在大家的視線之中的。每個職業都有KPI,可以說明星的KPI就是被大家看見,只有被足夠多的人看見了,達到了自己的KPI,才能掙到錢,這個職業才有存在的意義。

近些年來,演員也好,歌手也好,甚至於現在出現了偶像這一種分類。他們都是明星,都躲不過大眾從專業技能,到在外在形象,再到自身內涵的審判。大部分現在很成功的明星,也就是很紅的明星,都遭受過圈內專業人士的否定,圈外業餘群眾的不認可,熬過來了,他們成為了人人羨慕的明星,熬不過來的可能就退圈轉行了,甚至更加慘烈。

從另一角度上來說,明星現在拼的是什麼?不就是大眾的關注麼?如果不希望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那為什麼會有炒作的出現?為什麼會有營銷號的出現?如果一個明星,他在公眾面前說:“我不想紅”。那我建議不要相信他,因為如果他真的不想紅,不想引起大家的關注,那今天他的這句話根本就不會被大家聽到。

其實,有一些明星本身也是很自相矛盾的。在沒人關注的時候,拼了命的表現自己,推薦自己。在有一天,他終於成功了,他的工作也開始一個接一個的,甚至可以自己選擇的時候,他開始覺得被束縛了,他開始跟大家說想要一些私人空間了。當他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的一些行為開始引起討論了,他開始想要做自己了,他開始跟大家說不要網絡暴力他,他做什麼是自己的自由,希望大家尊重他。其實看起來,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也想問一句:“世界上又那麼便宜的事兒麼?”(在這段中所提到的明星只是娛樂圈的部分現象,不泛指所有人,希望不要對號入座

在網絡上,實施暴力的人到底是誰?

明星面臨的網絡暴力是來自於誰?

一直有人呼籲,抵制網絡暴力,也一直有人繼續在網上實施暴力,那到底是哪些人屢教不改,這麼沒有人性呢?

其實,我一直挺好奇的到底是哪些人那麼有時間可以在網上持續發聲,甚至可以跟不認識的在網上吵架,針對與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事,侃侃而談。

結合我自身看到的實際分析,到底是誰一直在網上實施暴力。

0~5歲的小朋友,主體人群,在家喝奶,或者上幼兒園。空閒時間一般都是在家裡的地上爬,或者在小區的廣場上跑。能和網絡搭上邊的也就是看看《小豬佩奇》,基本可以排除他們是施暴者的嫌疑。

6~17歲的學生,主體人群,上學。每週一到週五,在學校上課。週六週日,在補課班,興趣班上課。空閒時間,基本上沒有,還得抽時間早戀。這一部分人群呢,也確實有個別不上學,沒結婚,沒壓力,每天無所事事,可能閒的無聊在網上到處發表個人看法。所以,施暴者嫌疑存在。

17歲以上,在上學的人。一般17歲以後都是大學生了。大學的課業壓力普遍比較少,大學生對於網絡,實事的關注度也確實比較多。單從時間上來說,成為網絡施暴者的嫌疑確實比較大。

17歲以後,有工作沒孩子的人。這些人呢,相對是比較自由的人,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成為網絡施暴者的嫌疑也比較大。

17歲以後,有工作有孩子的人。這類人工作日的時候,每天白天上班,下了班回家還要帶孩子。週末至少得抽出一天帶孩子去“看世界”,剩下一天就用來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其它瑣事。一方面要關注一身的職業生涯發展,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孩子的成長教育。應該說每天有時間睡覺就已經很好了,基本上可以排除在網上施暴的嫌疑。

最後一類,退休的老年人。這個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老年人的任務也很繁重,每天給兒女做飯,帶孩子。等兒女下班了,還得在跳跳廣場舞,下下棋,一天也就過去了。而且,大部分老人對於網絡還是運用的沒有那麼熟練。所以,老年人作為施暴者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了。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施暴者嫌疑最大的就是空閒時間最多的大學生和沒有孩子的上班族。但是結合我自身的經驗,不管是之前上大學的時候還是現在上班,在我身邊的同學,同事,我們最多也就是在有時間的時候看看新聞,然後在第二天見面的時候討論幾句。真的沒有人在網上去肆意的辱罵,誹謗別人。

所以,在網絡上實施暴力的人到底是誰呢?我一直特別疑惑,卻又沒有辦法解答。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人找到他,懲罰他,以遏制這網絡暴力行為的產生。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在網絡上勇敢的發聲,網絡上需要大家的聲音。但是,在發聲同時也別忘了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即使沒有法律的約束,還有道德的約束,心靈的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