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蜿蜒曲折的道路直通大山深處,停罷車,一路拾階而上,抬頭是一群隱匿在群山之間的宏偉建築,鑲嵌在白雲山的每個石塊之間,近乎90度的山體徒生一群偉岸建築,令人稱奇。白雲觀像一條長龍般盤踞在山體之中,給靜幽的大山增添了幾分煙火氣,這煙火氣中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者在此地堅守三十餘年,他默默做著廟宇修葺和再建工作,虔誠守護著道教文化,致力於傳統文化的點滴傳承和傳播。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探尋一處人間淨土

白雲觀也稱白雲山廟,位於瓦房店元臺鎮白雲山中,白雲觀始建於清朝末期,在等距離彈出的九座龍頭式的懸崖峭壁上,建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三清殿、玉皇殿、觀音殿、九聖寺、胡三太爺廟等十餘座廟宇,形成白雲山廟群。白雲觀是集道教、佛教和儒教於一身的多元傳統文化寺廟,其中以道教為主,多元傳統文化的碰撞和獨特地理環境,使得白雲觀不同於一般寺廟,建築的改善修葺和文化的傳承守護上必須傾注十二分的心血,在白雲山深處才留存下這宏偉建築和這股文化之流。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我們從大連出發驅車前往瓦房店元臺鎮,耗時兩小時,漫長的路程沒有絲毫的乏味和無趣,相反,在溫暖陽光的照射下,沿途欣賞眾多美景。通往白雲山的道路大多光滑平坦,黝黑的瀝青路一直綿延向前,中間黃色的道路分割線尤為耀眼,好像把整條馬路劈成兩半,兩邊一路排列整齊的樹像極了站崗的士兵,沒有絲毫偏差。沿路兩旁還有大棚與荒野,綴滿果實的樹木和頑強簇擁的草木,讓景色增加幾分生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出行的樂趣莫過於沿路多姿多彩的景色,一路上不知名的花草樹木,還在各色之間為自己挑染不同的色彩,越往前走就越覺得要誤入一幅山水名畫之中去,只有偶爾驚起的一群鳥才能提示還在路上這件事。一路坦途之後伴隨小部分顛簸,離開主幹道進入一條小路,或許有的路還未完全修葺,又或者修葺完卻遭遇歷史的洗滌而坑窪不平,有的路段還殘留澆田剩下的灘灘泉水,車輪碾過去激起層層渾濁的浪,好像遊子回家的一路風塵。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隨著車緩緩向山間駛去,紅白相間的建築忽隱忽現在白雲山中,像點點繁星又似匹匹白馬熠熠生輝氣勢如虹,感覺好似走進了天水麥積山石窟。遠看這群建築好似鑲嵌在每一塊石頭縫間,像山間生出的小草一樣和山融為一體,不覺得突兀和繁綴,那建築從半山腰一直漫上山尖,整座山的懷抱被綠樹和建築爭搶著,誰也不肯退卻半步,筆者看著出奇,恍惚間又覺得是一位修行的老者,雙腿盤坐在山中,花白的鬍子慈祥的笑容,這不著邊際的臆想刺激我們向著山的更深入走去。

停車攀上陡峭的山路,紅窗白牆青瓦的景象映入眼簾,門頂上四個金黃的繁體大字俊秀有力,硃紅色的大門裡左右兩邊各伸出一條百米長的65°臺階,沿著兩邊臺階攀爬而上後的粗喘氣息好像一個下馬威,彰顯白雲觀的不簡單。爬完百米長階,又拐入一個紅色門洞,跟隨旋轉樓梯向制高點步步邁進,出了旋轉樓梯的門,一個大院落鋪開在眼前,有叮叮咣咣幹活的工匠,有輕輕穿梭的旅者,也有一群上躥下跳的貓狗,還有笑容可掬的修行者,各司其職卻一片祥和。跟著師傅們的腳步,又進行了一次短途的攀爬,到了中間院落,縷縷青煙嫋嫋禪音聲聲吆喝,一下子讓筆者又迴歸現實,聞見一股人間煙火氣,他們忙著打掃、盛菜、端碗、喂貓、提水......處處呈現一片祥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環顧四周,紅色門窗和柱子在一片綠蔭的庇佑下散發著神秘的魅力,灰色牆圍上透露著不同形狀的影子,有人的有動物的,千姿百態彰顯出一個世界兩處閒情的美好。大大小小的殿堂多達39座,每座殿堂建築都各具特色,獨領風騷,卻在整座山中渾然一體,筆者回頭望著山下,一覽眾山小,遠處的房屋和散落的星子一樣繁多,元臺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盡收眼底,一股豪邁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筆者感覺像在俯視天下蒼生一樣。這樣一群建築的展現絕非一朝一夕的建設,白雲觀雖有1500年曆史,但它的修葺和復建工作卻開始於1989年,而決心修葺和復建的人就是白雲觀的負責人——宮師傅。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以仁愛之心堅守傳統文化之魂

問及宮師傅從1989年紮根於此開始復建道觀的初衷時,他很平淡的說:“談不上什麼高遠的理想和想法,就是想腳踏實地把這兒的文化保存下來,盡人事而已。”一位年過半百,頭髮花白的慈祥老人,身著一套青色素衣,頭挽髮髻,微笑著這樣說,讓筆者深受觸動,在現今極速發展的快節奏生活中,有這樣一份從容和淡泊是多難能可貴。從當初被破壞的只剩下幾間破敗房屋,到如今整座宏大的建築,這一路的辛酸歷程不言而喻,可宮師傅對我們說:“都是大家的功勞,我只是和大家一起做事,我感謝大家的幫助和扶持,沒有大家的幫助也不會有白雲觀的今天,更不會有我什麼事,大家能量的聚集才使得白雲觀能一路走來,同時白雲觀的屹立也為大家帶去了強烈的精神支撐。”當宮師傅講起道教傳統文化滔滔不絕,能感受到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想要保護的熱忱之心。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道教思想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的創始人是老子,道教思想繼承延續著中華民族傳統宗教文化,同時道教思想融合入了醫學、文學等各種專業的學問。從古至今,道教文化一直被世人所傳承,目前中國傳統道教思想對於我國社會發展依舊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於當今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非常獨特的借鑑價值,所以在白雲觀的建築上也融入了道教文化的點滴,比如建築風格,坐落講究,每一件物品的陳設擺放等。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宮師傅談及許多道教經典如《道德經》、《莊子》、《孫子兵法》等,其中《莊子》這部文學成就很高的哲學經典,所闡述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和傳承。宮師傅及白雲觀的人奉行著這樣的“三觀”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指導他們在道觀的建設和文化的傳遞上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尤其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碰撞,在傳統文化的指導下,正確的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迫在眉睫,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和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行動導向,同時也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傳統文化的缺失和流失會使我們失去行動導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為基本核心,白雲觀以“愛人”之心處理瑣碎之事,廟宇的修葺重建離不開大眾之愛,白雲觀同時感念大眾之情,廣納大眾做慈善。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讓每個人體會到方便和快捷,但同時我們也丟失很多原本純真的東西,想讓把這份純真再拾起來何其困難,但仍舊有這麼一群人,堅守在文化守護的最後一線,幾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我們在感嘆感慨之餘也應加入傳統文化的守護大軍當中,我們理應感恩大自然饋贈的一切禮物,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衝擊對自然的破壞、文物的遺棄時有發生。多元文化的衝擊和發展是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但是對本土文化的守護必然要堅守的,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守護也是要付諸於行動。

在深山之處,年過半百的老者給予筆者的感動不止於此,他把自己和白雲觀融為一體,他把文化的底蘊印在心底,他堅守著也相信著,我們的傳統文化繁榮蓬勃將再攀高峰,那一天的到來,需要我們探尋更多的文化守護人,從他們手中接過文化傳承這根接力棒,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大連白雲觀文旅發展側記

圖片丨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