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子毅有望接受骨髓移植 孩子已於3月30日進入無菌病房

好消息!子毅有望接受骨髓移植 孩子已於3月30日進入無菌病房

病房中學習的小子毅(家屬供圖)

去年6月以來,本報一直在追蹤報道漳縣雙胞胎患上罕見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一事,社會各界對小哥倆一直在溫情牽掛。近日,記者從雙胞胎的爸爸劉元宏處瞭解到,目前在北京治療的老二劉子毅已於3月30日“進倉”(無菌病房),準備在4月15日接受骨髓和幹細胞移植,在倉裡的費用每天約2萬元。和老大劉子豪一樣,這些骨髓與幹細胞也來自於父親劉元宏。儘管由於疫情影響推遲手術,一家人飽受煎熬,劉元宏依然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老大順利手術給了一家人信心

2019年9月28日,對別人而言是個普通的日子,但對老大劉子豪而言卻是開始新生的日子。這天,小子豪進入了移植倉。媽媽張尕芳為了照顧他,跟著一起進倉。

張尕芳說,小子豪在移植倉裡住了42天,她提心吊膽了42天。以前看到很多成人在移植過程中都會噁心、嘔吐、腹瀉不止、高熱不退,何況小子豪只有7歲。讓她沒想到的是,移植過程中,除了喂藥外,小子豪很少有哭鬧的時候。

現在小半年過去了,手術後的小子豪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原本蠟黃的臉色逐漸紅潤了,體重長了近10斤,和弟弟子毅站在一起拍照,明顯比弟弟胖一圈。看著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的老大子豪,劉元宏夫婦期待著能為病情較為嚴重的老二子毅早日進行骨髓移植,讓他手術後能像哥哥一樣,好好吃飯,健康長大。

老二手術受疫情影響一度被擱置

老大術後恢復情況樂觀,老二也在醫院順利排倉。劉元宏夫婦本想滿懷希望地回老家過個團圓年再湊些治療費,卻被疫情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拖入了兩難的境地,回不去醫院,在老家又得不到有效治療,常規治療被迫中斷,移植不得不暫停,還要面臨缺血、斷藥、搶不到口罩等突發狀況,一家人抱團在北京求生。

3月底,劉元宏接到醫院通知,可以預約骨髓移植前的進倉治療,他沒有片刻猶豫就報了名。考慮到自己也要進行骨髓和幹細胞採集手術,擔心妻子要照顧手術後的老大還要操心進倉的老二,醫院、出租房兩頭跑實在是分身乏術,劉元宏想接老家的親戚去北京幫幾天忙。無奈疫情期間情況特殊,加上病情不等人,劉元宏夫婦決定克服一切困難早日讓老二手術。

3月30日,老二劉子毅住院,媽媽張尕芳陪護;4月8日,劉元宏住院。買菜、洗衣、做飯、照顧在出租房的老大,一家人的生活保障全落在趕來的劉家侄女小芳這個20歲的年輕女孩肩上。為避免細菌感染,夫妻倆只能在每天早上5時至7時,通過院方視頻系統進行10分鐘的視頻通話;中午則只能在11時之後,探望半小時;晚上半小時的探望則被限定在17時之後。由於子毅的衣食住行需要完全無菌,還在居家隔離期不能出小區的小芳每天做好飯,都由同小區的病友用高壓鍋密封好飯菜送到醫院。她每天想著法做小哥倆愛吃的,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小子毅把飯全部吃光。“外面的麵條等食品不能吃,一吃就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晚飯時間,隔著一層玻璃,父子倆需要藉助對講機才能聊天。兒子近在咫尺,卻不能摸一摸,抱一抱。

好消息傳來子毅有望接受骨髓移植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醫學的美好或許不單單是治癒疾病,而是給身處困境的人們帶去信心和光亮。“好多人都在鼓勵我們,疫情嚴重、推遲手術的時候總會給自己輸入正能量……”劉元宏說,進倉後大多數時候,子毅都是在睡覺休息,緩解疼痛。只要身體感覺好一點,他都會通過畫畫為自己打氣。等前期的化療和一系列準備工作、身體檢查結束後,4月15日,醫生將安排劉元宏進行骨髓和幹細胞採集手術,同日移植至孩子體內。移植骨髓完成後,將進入加護病房觀察1至2個月,如果身體狀況好,即可出院。出院後,子毅還將進行一年的康復檢查。

劉元宏說,未患病之前,子毅希望成為一名工程師,而現在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看到那麼多小朋友飽受病痛折磨,我希望能幫助他們。”子毅這樣告訴爸爸。

在電話採訪中,劉元宏特別委託記者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表示感謝。他說,小哥倆患病以來,獲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支持。沒有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小哥倆不可能這麼快到北京看病,從而控制住病情。“沒想到會收到那麼多陌生人的關心和捐款,世上還是好人多啊。”劉元宏說,這些經歷,讓他對蘭州有了更深的認識,讓他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親切和溫暖。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