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四)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四)

《蜀道難》最後一段,詩人發表了自己對政治形勢的議論。情感再此段也升高到另一高度,蜀道難,不僅僅是路途艱辛,更是其仕途的艱程,十分兇險。劍閣之重要,恰咽喉要道,如果不派親信之人把手這裡,定有危機於其後,悔之晚矣。可是這樣一個重要的隘口,朝廷又有幾分關注呢?詩人在詩中預示者當時的形勢猶如壘卵,而詩人的主張又不被朝廷所重視,徒勞無功,就其擔憂並不無道理,不久之後果有“安祿山之亂”,可以看出詩人獨具慧眼,其政治抱負雖未實現,但詩人始終憂國憂民,寄情于山水,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這就是詩仙李白。

《蜀道難》詩文欣賞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四)

1.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選段解析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四)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自古多有據險者,稱霸一時載史冊。雄心豹膽盤踞處,豈容酣睡枕邊臥?荊棘叢林藏虎豹,毒蛇豺狼朝夕沒。山高皇帝遠,危機亦四伏。摯友入蜀道,兇險出雲樂。勸友莫離長安城,何必置身虎狼穴?蜀道就是如此難,敢於登天更比肩,朝西長嘆息,側依吟短句!

提升錘鍊


從《蜀道難》詩中“讀”李白(其四)

一夫關,乃劍閣,豺與狼,虎與蛇,犬牙吮血,屍橫遍野。兇險之地,不去也罷!蜀道之爭,開古至今。崎嶇難行,樂苦分成。有志之士,宏圖志展;天時地利,莫不相看。觀今形勢,勢如壘卵。此行善否,直言於友!思之見之,願保平安!《蜀道難》解析完,仁者智,義者慧,太白詞,傳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