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剖析“三低”現象:低利率可能長期化

□記者 馮娜娜

近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了2020年第12期《宏觀觀察》,主題為《發達經濟體面臨“三低”困境的原因、風險和未來挑戰——基於歐美的經驗證據》。

文章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發達經濟體增長持續低迷,在經歷各國量化寬鬆政策後,出現了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的“三低”現象。雖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異軍突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超過了發達經濟體,但發達經濟體對全球經濟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有必要從歷史因素、環境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尋找造成“三低”現象的原因,識別“三低”現象的潛在風險,分析未來挑戰。

中國銀行研究院剖析“三低”現象:低利率可能長期化


低利率可能長期化

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復甦緩慢。危機後10年(2008—2018年),美歐日的平均GDP增速分別為1.68%、0.7%和0.5%,低於危機前10年(1997—2007年)的平均值3.28%、2.27%和1.22%。發達經濟體增長緩慢導致其消費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動能。

該觀察認為,低通脹成為困擾貨幣政策的重要因素。各國的實踐表明,貨幣政策在應對高通脹時表現較好,但想要擺脫通縮或低通脹情況,貨幣政策的效果十分有限。一方面,低通脹加劇經濟增長的脆弱性。低通脹下,社會勞動工資水平降低,抑制了消費需求,引致了企業利潤的下滑。另一方面,低通脹限制了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效力。在低通脹下,部分國家和地區央行需要採取持續非常規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但政策效果會受到“零約束”限制。發達經濟體低通脹持續時間過長將會抑制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非常規貨幣政策釋放出的巨量流動性,可能會演變為世界經濟的潛在風險。

中國銀行研究院分析,發達經濟體將可能長期維持低利率狀態。總體來看,21世紀以來,各主要發達國家的利率呈下降趨勢。歐盟和日本長期在負利率區間徘徊;而美國雖然率先進入加息週期,但2019年10月後又開始不斷降息。以長週期視角審視不難發現:一方面,各央行開始降息週期的起始利率越來越低。這表明,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空間不斷縮小。另一方面,低利率持續的時間越來越久。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維持超低利率;歐盟自應對危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後,基準利率一路走低,甚至進入到負利率區間;美國基準利率也在1%以下維持了8年多的時間。

投資將受抑制

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低利率和低通脹導致金融泡沫迅速累積。低利率和低通脹導致名義利率處於低位,傳統的信貸收益偏低。資本出於逐利性,需要尋找資產增值、保值。自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施行量化寬鬆政策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股市都出現了持續上漲。持續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將會繼續推升資產泡沫。股市本來應該成為經濟的“晴雨表”,但大量資本湧入使股市逐漸脫離了經濟基本面。一旦全球經濟復甦跡象緩慢,資本市場缺少相應的實體收益作為支撐,將會劇烈波動,導致金融風險急劇增加。

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低增長加低通脹降低了經濟增長原動力。投資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對經擠增長具有乘數效應。投資的增加會引起收入成倍增加,推動消費的增加,拉動經濟增長。但低增長降低了投資的回報率,抑制了部分投資需求。與此同時,低通脹對投資也有較為明顯的抑制作用。低通脹沒有辦法緩解企業負債的負擔;低通脹傳導至最終商品價格上,導致企業投資收益下降;低通脹無法提供更高的工資,不利於調動勞動積極性。以上三點從企業的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對企業投資需求產生抑制作用。

未來的挑戰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超過預期。在IMF的189個成員國中,超過三分之一存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月22日,IMF主席格奧爾基耶娃在G20財長會議期間表示,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在IMF預測的極限情境假設下,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較2020年1月下調0.1個百分點至3.2%。疫情使得稍微扭轉的經濟增長趨勢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空間有限。持續的利率,甚至負利率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效果。2012年以來,如何突破“零利率”下限成為全球主要央行討論與實踐的核心議題之一。目前,美歐日都處於低利率時期。未來,低通脹和低增長依舊難以扭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何方?是否在貨幣政策工具上有所創新以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發達國家中央銀行面臨嚴峻挑戰。

該觀察還認為,疫情或加速股市泡沫的破滅,全球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加。隨著全球一體化發展,各國金融市場關聯度普遍提升,實證結果已經證明,發達經濟體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會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一旦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將在世界各國金融市場之間迅速傳導,並通過金融市場傳遞至實體經濟,最終可能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由此可見,未來一段時間內,“三低”現象還將顯著增加全球金融市場的脆弱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概率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