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沃土發新枝——專訪天津市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

50年前,那時的青少年學生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到抗美援朝登高英雄楊連弟家中,懷著景仰之情,拜謁英雄故里、看望英雄家人。楊連弟出生在北倉鎮,坐落在如今的北辰區。這片土地也因此孕育了擁軍優屬的優良傳統。

北辰區,天津環城四區之一,位於中心城區北部,舊稱北郊。依河傍水、人傑地靈、民風淳樸,被譽為京津走廊的璀璨明珠、美麗天津北大門。近年來,北辰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堅持軍地融合發展,實現軍地互補雙贏,雙擁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天津市雙擁模範城區考核驗收之年。那麼,秉承優良傳統的北辰區,又是如何譜寫“雙擁”工作壯麗新篇章的呢?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共天津市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

“雙擁”沃土發新枝——專訪天津市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


記者:我們知道,北辰區始終把“雙擁”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和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請您先介紹一下區委、區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馮衛華:對於“雙擁”工作,我們切實做到“五個納入”,即:把雙擁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政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納入全民國防教育內容,納入經費預算保障。

我們健全組織機構,及時調整充實區鎮兩級雙擁工作組織領導機構;嚴格落實會議制度,四年來,先後召開7次黨委常委議軍會,55次雙擁領導小組會、軍政座談會、軍地領導聯席會和雙擁辦公會,協調解決雙擁工作中的重大問題40餘個;完善工作機制,積極完善成員單位專題協商、情況通報、工作述職等雙擁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強、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雙擁工作隊伍;經費保障到位,每年安排專項經費不少於700餘萬元,四年來發放優撫資金7500多萬元;同時經常開展活動,區四大機關領導堅持每年“八一”、“春節”積極參加走訪慰問部隊,參加軍政座談會、議軍會、聯歡會等;區委、區政府定期聽取雙擁工作彙報,研討解決雙擁工作中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積極參加區雙擁辦組織的“軍營一日”活動。

記者:雙擁模範城是一項很高的政治榮譽,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軍民和諧的重要標誌,北辰區堅持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具體呈現了哪些亮點?

馮衛華:北辰區藉助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的東風,軍地齊心,再接再厲,湧現出雙擁工作十大亮點:一是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全國看天津,天津看北辰”成為普遍共識,北辰作為天津市唯一一家先進單位報全國表彰;二是區人武部2016年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先進黨委和全面建設先進單位,是全市唯一兩次受到軍委表彰的單位;三是承擔“學、做”試點活動成果豐碩,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親臨試點現場檢查指導,給予高度評價;四是2016至2017年徵兵工作連續兩年在全市“五率”評比中排名全市第一,被警備區表彰為徵兵工作先進單位;五是在全市率先完成懸掛光榮牌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頭上門,《解放軍報》、《中國雙擁》等中央媒體給予重點報道;六是廣泛開展大走訪、大慰問活動,對現役軍人家庭和12000餘名退役軍人實現了全覆蓋,《中國雙擁》以封面文章形式進行專題報道;七是持續加大退役軍人幫扶力度,對900餘名符合政府幫扶政策的退役軍人進行幫扶上崗,30多對夫妻兵、父子兵得到幫扶的事例獲普遍讚譽;八是北辰區法院首開先河,為涉軍案件開闢綠色通道,進一步保障軍人權益,最高法和天津市高法來北辰專題調研,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九是打響“雙擁十佳”評選活動品牌,引領示範作用輻射全區全市;十是150餘場文化惠民文藝演出唱響擁軍主旋律,掀起雙擁新高潮。

記者:開展“雙擁”工作自然離不開相應的政策法規,北辰區出臺落實了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

馮衛華:首先我們在制定出臺《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辦法》、《北辰區赴西藏服役義務兵優待安置工作辦法》、《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實施意見》、《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辦法》、《駐區部隊未就業隨軍家屬就業技能培訓辦法》、《駐區部隊軍人子女入學入托優惠措施》、《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18項優惠政策措施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和駐軍部隊實際,又相繼制定了《北辰區擁軍優屬若干規定》、《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個人評選方案和獎勵辦法》,為開展雙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嚴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為駐區部隊土地邊界、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設立了顯著的標識牌,軍事設施得到有效保護。

二是落實現役軍人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服務窗口享受優待政策。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殘疾退役軍人,享受與所在單位工傷人員同等的生活福利和醫療待遇。優撫對象的撫卹補助標準達到市規定標準,並按時足額髮放。優撫對象醫療保障政策落實;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資金,區財政預算逐年增加。義務兵家庭優待標準不低於市規定標準,按時足額髮放。

三是軍隊轉業幹部及時妥善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服務管理政策得到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實,自謀職業生活補助費、待分配期間生活補助費列入財政預算。軍隊離退休幹部妥善安置,政治、生活、醫療待遇落實;軍休服務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工作經費、附屬用房設施落實,補助經費納入市、區財政預算。軍隊無軍籍退休職工按政策接收安置,地方補助補貼落實。

四是徵兵組織機構健全,將徵兵工作納入本級黨委、政府工作職責,有關部門配合密切,宣傳教育到位,組織實施程序規範,嚴格按照上級下達指標完成徵兵任務;為嚴格落實廉潔徵兵制度,面向社會做到四公開,設立舉報信箱,公佈舉報電話,指定專人接待來信、來訪,為徵集高素質兵員,確保新兵政治、思想穩定,無責任退兵,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前面您提到,在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工作上,北辰區走在全國前列,請您分享一下“停償”工作的“北辰經驗”

馮衛華:“停償”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全軍最高統帥親自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軍思想、強軍路線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地方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義務。北辰區全力打造黨委工程、主官工程 ,形成了“書記掛帥、強將出徵,法律先行、綜合施策,疏堵並舉、強勢推進”的攻堅態勢,“停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北辰區的“停償”工作難點有五個:一是面積大、項目多。駐區部隊“停償”工作共涉及六大片區66個大項目1000餘個小項目,涉及土地近5000畝。二是類型雜、違建多。三是合同亂、轉租多。駐區項目共涉及分租戶1000餘戶,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四是規模大、處置難。五是時間緊、要求嚴。

北辰區堅持把“停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多措並舉、部門聯動,形成推動“停償”的強大合力。一是做實群眾工作、政策攻心促“停”。二是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促“停”。三是結合生態保護、環境治理促“停”。四是深入摸清情況、分類施策促“停”。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聲勢促“停”。同時,我們堅持把幹部和制度作為幹事、成事的關鍵,本著對口、精幹、高效的原則,調集骨幹力量,健全體制機制,全面壓實責任,形成了全區上下共抓“停償”的強大氣場。

總的來說,北辰區停償項目規模體量是全市最大,類型種類也是全市最全。三年多來,北辰區委、區政府始終把停償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不分你我,不講條件,不計成本,不惜代價,軍地合力,強勢推動,在全市率先打開突破口,完成全部清停及善後任務,實現所有項目清零銷號。

記者:對於“雙擁”工作,群眾的滿意度如何?相信您對開展“雙擁”工作中的故事也是如數家珍,能否為我們列舉一兩個例子?

馮衛華:我們定期對照滿意度測評抓氛圍營造,重點測評優撫安置對象、駐區部隊官兵、社會公眾,提高雙擁工作知曉度、獲得感和滿意度。採取問卷調查,網絡調查或電話調查隨機抽樣,滿意率均達到了95%以上,部分已達100%。

區委區政府時刻牽掛部隊所需,聚焦服務部隊戰備訓練、大項任務,妥善解決官兵關心的家屬隨軍安置、子女入學入托等切身利益問題,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贏得了駐區部隊官兵的稱讚。陸軍某部隊2017年換防到天津後,部隊的裝備駕駛訓練場坐落在我區雙街鎮。由於歷史的原因,訓練場曾經出租給當地村民進行苗木種植,地塊內有多年遺留下來的當地村民的墳墓200多座、各類苗木5萬餘株。部隊訓練場要升級改造,怎樣把墳遷走、苗木怎麼處置成了大問題。因為涉及到民俗習慣和群眾利益,部隊與當地村民協商了大半年也沒有結果。得知這個情況後,區裡果斷決策,要全力支持部隊練兵備戰,群眾的工作由區裡全盤接收。成立了由區、鎮、村三級專項工作小組,駐村進行現場辦公。確定了“法律託底、鋪就後路、逐級分解、合力破題”的解決思路,區法院開通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結,僅用一個月就審結了該訓練場土地涉及的合同糾紛。為妥善解決遷墳問題,屬地成立了遷墳工作專班,鎮村領導包乾到戶,張貼公告,深入百姓家中宣講政策,區財政下撥100萬元專項經費,按政策發放遷墳補償,僅用十天時間,趕在清明節前完成所有遷墳工作。針對場內各類苗木數量龐大的實際,經過優先入圍、市場定價、公開招標,區財政撥付專項經費500餘萬元,在春季區內綠化施工中,對農場苗木一次性全部進行了徵用。既保證了部隊訓練場升級改造如期開工,又妥善照顧了群眾的切身利益,達到了部隊官兵和基層百姓雙滿意,實現了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幫扶安置退役軍人工作上,我們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用真心使實勁出實策。對於生活困難的,充分利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慈善捐助等政策手段,落實兜底措施,保障退役人員的基本生活。對於符合就業幫扶政策的退役士官和退役士兵,在全區拿出安全、環保、執法、社區等崗位900餘個,進行專項安置。對於自主創業、有一技之長的,協調市場、稅務等部門,主動上門提供政策和技術服務,為他們創業扶梯搭臺,提供支持。我區自主創業的典型-—飛浪洗衣集團的創始人、退役軍人衡飛,今年被授予天津市“五四”青年獎章,成為眾多退役軍人創業的模範。

記者:北辰區如何發揮“雙擁”工作優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馮衛華:通過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雙擁互促,實現了部隊建設和地方建設雙豐收、雙促進。駐區部隊官兵和廣大民兵積極參與北辰經濟社會建設,主動承擔搶險救災、扶貧濟困、生態建設、維穩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為地方雙創、社會穩定作出重要貢獻。駐區官兵廣泛開展幫扶救助活動,與62戶優撫對象、79個殘困戶孤老戶、42名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四年來為災區困難群眾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累計人民幣1000餘萬元。武警北辰支隊圓滿完成重大任務26次,執行各類臨時性勤務52次,被天津市表彰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首屆“雙擁之星”。消防北辰支隊真心實意、腳踏實地幫百姓解難題,成為百姓生活及時雨,支隊服務窗口榮獲天津市“優質服務示範窗口”稱號。

記者:下一步,北辰區是否會圍繞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建軍92週年開展相關活動?

馮衛華:我們將由區主要領導帶隊赴部隊演習訓練實地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圍繞部隊中心任務和官兵所需為駐區部隊辦實事、解難題。開展優秀退役軍人評選活動,打響北辰雙擁“雙十佳”品牌。在雙青公園建立大型國防教育基地,推廣瑞景街社區國防科技園建設經驗,在有條件的鎮街建立青少年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在北辰電視臺開辦“銘記歷史、喜看今朝”大型國防教育專欄。

“雙擁”沃土發新枝——專訪天津市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


雙擁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進一步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夯實雙擁工作基礎和加大軍地互辦實事力度。”馮衛華表示,北辰區委、區政府將繼續發揚擁軍優屬的優良傳統,努力譜寫雙擁工作新篇章。

中國小康網天津6月18日電

撰稿/攝影 李欣 攝像 劉大偉 姜秀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