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國產航母首次海試,中國海軍“雙航母”時代即將來臨
母親節當天,國產航母向祖國母親獻上了最好的禮物——
今天清晨,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駛離港口,開始進行首次海上航行試驗。
一年多前的4月26日,我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國產航母下水舾裝,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後續更大型航母的能力,鼓舞了億萬國人;今日海試,則標誌著國產航母向成為一艘真正的作戰艦艇邁出了關鍵一步。
所謂海試,通俗的講就是把航母“拉出來溜溜”,檢驗一下成色,讓其各個子系統,比如自主研製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接受複雜海洋環境的真正考驗,從而檢驗新裝備技術的可靠性。
今天的國產航母雖然還處在海試階段,但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最早在2018年底,最遲在2019年下半年。屆時,它將和遼寧艦一起組成中國海軍“雙航母”時代的核心,可以說,中國遠洋海軍屆時將脫胎換骨,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
核心
發展航母是中國遠洋戰略的一部分,是中國走向深藍,承擔國際責任,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
二戰以來的現代海軍發展歷史表明,航空母艦幾乎是遠洋海軍的標配,是艦隊的核心。建設遠洋海軍,就不得不發展航空母艦,而對於像中國這樣缺乏較好遠洋支撐的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原因並不複雜——身處大洋的艦隊,必須依靠自身力量去獲取制空權、進行區域防空,而航母是移動機場,是海上奪取制空權的利器,是力量投送的最方便平臺。同時,航母編隊還是海上的綜合作戰平臺,集情報蒐集、兵力投送、 火力支援、防空、指揮等功能於一體。
看看美英就知,即使擁有眾多海外基地和盟國支持,海外行動依然極大依賴航母上的艦載機提供空中打擊、戰術掩護和控制支援。畢竟在危機事態或戰爭狀態下,盟國的支持通常都是有保留的和有條件的,而且固定的基地也無法提供航母打擊群那樣的機動性和遠程投送能力。
例如,在2001年12月美軍對基地組織、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起的“持久自由”行動中,美軍航母承擔了75%的空中突擊任務;1982年英阿之戰,如果沒有“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航母,英軍無論如何也不能拿下馬爾維納斯群島。
此外,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現代航母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進行災難救援、醫療援助和其他人道主義援助的重要工具。
比如,2004年印尼海嘯,道路、機場各種交通癱瘓,美國“林肯”號航母的強大垂直空運能力,就在災難救援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衝突,英國則派出“卓越”號航母為首的多艘艦船進行“撤僑”。
作用
那麼,中國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究竟戰略意圖何在?
很簡單,發展先進的航母技術平臺,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是當今世界各大海軍的一致建軍思想。中國當然也不例外。
從當前來看,正如前文所說,國產航母一旦形成戰鬥力,意味著中國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從而有可能擁有一隻常備航母戰鬥群。
目前官方給遼寧艦的定位是試驗訓練艦,擔負著科研和訓練的雙重任務。2012年9月以來,遼寧艦雖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戰鬥力,但離真正的戰備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而國產航母的起點更高,設計更為科學,綜合能力更強,其服役將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將有望使我國首次擁有可進行遠洋對抗或作戰的航母戰鬥群。
展望未來,我國航母仍將是區域重點部署,與美國全球攻防、全球部署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意味著我國單艘航母的海上部署時間要長於美國航母。只要遼寧艦和001A型航母沒有進行中期大修或者為期數年的大規模改裝,我國就可以常年在毗鄰的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的環形水域,保持一個能用於執行任務的航母戰鬥群。當然,這並非常態,我國航母戰鬥群要形成規律化的常態化戰備值班,估計要等到國產2號艦的入役才有可能。
除此之外,001A型航母投入使用後,中國海軍演練“雙航母戰鬥群”戰術將成為可能,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戰術內容將極大拓展,可以在更加複雜的環境下執行更加複雜的作戰任務,威懾能力也更強。進一步來說,也會為我國以後多艘航母組成的聯合打擊群的戰術,提供經驗。
有人認為航母的部署旨在解決南海臺海問題,事實上,航母對於我國解決近海海洋爭議和收復臺灣的軍事價值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大,因為當今中國的軍事工具和手段有很多,而航母更多的是遠洋行動的利器。
具體而言呢,我國航母主要有如下作用——
一是解決遠程投送兵力的問題,遂行遠洋作戰或其他軍事行動。中國目前的遠洋編隊由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缺乏必要的後勤保障與情報支持,無海上區域制空權和必要的反潛能力,因此在遠洋只能執行反海盜、打擊恐怖主義等非戰爭任務,難以形成有效戰爭能力。遠洋部署航母后,各類艦載機可以為海上編隊提供偵察預警和空中掩護,航母則可作為指揮平臺,充分整合編隊其他力量。
二是對敵進行外線威懾。中國在西太平洋不利的地緣政治條件意味著,如果中國海軍僅僅侷限在第一島鏈內的近海活動,通過在近海建立防線維護國家安全,就依然是“陸軍戰略”的繼續,海軍的作用和特點遠遠沒有得到發揮。
換句話說,中國必須跳出陸戰思維的窠臼,發揮海軍的機動優勢,在大洋縱深摧毀危險來源或威懾牽制對手,以求最終實現中國近海乃至沿海大陸的安全。
在島叔看來,未來中國遠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一是第一島鏈以外的西太平洋海域,二是從中東、東非沿岸到馬六甲海峽的北部印度洋海域。因此,中國可以考慮以航母為核心部署兩支遠洋艦隊——太平洋艦隊和印度洋艦隊,從而實現在兩洋的有效軍事存在。
其中,太平洋艦隊的主要作用,是實現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外的有效存在,扭轉西太平洋過於失衡的海上力量格局,從外線對美日等國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力量進行牽制和威懾;一旦開戰,則可對敵方艦隊、基地實施襲擾作戰,延緩或遲滯敵方對中國近海的侵略或干預,為內線應敵提供有效的預警和一定的力量支援。
只有這支力量的存在,方能實現劉華清將軍“敵人進攻、我方也能進攻”的積極防禦作戰思想。
劉華清將軍(右)
而印度洋艦隊,則將以南海重點島嶼或部分友好國家港口為基地,以北部印度洋為重點活動區域。其主要使命,是與印度、美國等國海軍合作,打擊海盜、海上恐怖主義,保護海上交通線;同時,通過在印度洋保持一定的力量存在,防止敵方以破壞、封鎖、封閉中國海上交通線為手段來癱瘓中國作戰意志。
此外,它還可以防止外敵經印度洋、通過海基巡航導彈和艦載機,對中國內陸腹地實施干涉或打擊,從而對意圖干涉中國南海事務的外國海上力量以有力牽制。
001A型航母的下水,對於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一切才剛剛開始。
差距
目前來看,雙航母編隊尚且還不能滿足航母大國三航母“一艘現役、一艘待命、一艘維護”的理想結構,就其承擔的使命而言,中國航母的數量仍是嚴重不夠的。
我們應該冷靜地看到,目前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起步不久,和世界傳統的航母強國相比,就經驗方面來說,我們還是個新手,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自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海軍就開始以航母為核心進行作戰,戰後至今美國大部分頗具規模的軍事行動中都不缺航母的身影,比如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的航母戰鬥群(2003年後稱之為航母打擊群)都是作為進攻作戰的急先鋒使用;甚至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這些航母戰鬥群都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戰略威懾力量。
即便單就航母裝備的技術而言,雖然中國近些年進步神速,已經掌握了建造常規中大型航母的所有技術,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也都取得了突破,但在動力裝置和艦載大型預警機等方面,與世界一流水準尚存在較大差距。
長遠來看,核動力航母是大趨勢,然而迄今為止,全世界基本上只有美國擁有批量製造和運營航母用小型堆的成熟技術和豐富經驗,美軍下一代航母福特級甚至可以終生不用換料。(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核反應堆用的是潛艇用堆,一直不太穩定)。此前不久(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官網發文,聲稱要“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等攻關突破”。保守估計,我國的核動力航母問世可能還需要些時日。
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百年海軍”是客觀規律,誰也不能違背。但不管怎麼說,今天我們的國產航母海試了,這就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文/湖圖燕波
(部分內容參照胡波著《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
閱讀更多 番茄大柿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