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週末上午,老闆娘通過QQ臨時性安排工作,我當時沒有看到。

過了一個小時後,在微信看到老闆娘的留言並回復過去,被告知工作已經由老闆娘完成了。

於是我回復收到,並解釋沒有及時回覆的原因:“剛剛去買菜了,沒有看到。”

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此翻篇了,但是到了下午5點的時候,老闆突然在公司群裡面艾特我:“小碗,你的工作都讓老闆娘做了,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你應該有的表現嗎?你現在不進步不改變,工作崗位被別人取代了這會是別人的錯嗎?

我......

且不說週末本就是休息時間,也不說我給你解釋了我為什麼沒有及時回覆的原因,就說這事著急嗎?你是缺了我這一環,公司就要倒閉了嗎?真正著急的事情,難道不能打電話說嗎?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的一頓責備、打壓甚至是想控制我的私人時間,這不是妥妥的PUA套路嗎?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PUA是什麼。

PUA,全稱(Pick-up Artist)源於美國,字面上看,是搭訕藝術家,實際上是兩性關係之間的欺騙家,利用包裝、吸引、打壓、控制等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國內最令人熟知的PUA案例就是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包麗被自己的男友利用各種方式打壓、控制以至於喪失了生活的信念,選擇離去。

而現在,PUA不僅僅是被運用在兩性之間,職場上也慢慢出現這種類似現象。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PUA們,在兩性情感中最常說“我是真的愛你”、“我害怕失去你”、“你不在乎我”等等,控訴對方的“問題”,其實不過是在打壓、控制對方情感的一種手段。

而在職場上,PUA們則常常說“我是為你好”、“我很看好你,這些是歷練”、“我費心費力的培養你”等等,也是異曲同工之妙。

當我們遇到以下兩種情況時就要好好想一想,我們是真的在被領導重要,還只是在被套路?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1、對待我們的工作不看結果而看態度

“這樣態度不行!”

“你的想法不對!”

“你要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你對自己的家還會有所保留嗎?你能看到自己的家亂糟糟的嗎?”

當老闆常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的時候,我們就要仔細考慮、反思一下了,我們有沒有完成當初既定的目標?

目標完成了,結果達到了,老闆卻跟我們說在過程中情緒不對,感情不對,想法不合適。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懷疑一下我們是否被職場PUA了?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2、強調為公司付出而不是個人成長

“小碗,你去學習視頻的製作。”

“小碗,你不會PS不行呀!”

“小碗,你的exce、拍照等方面都要學習,公司不需要不會學習的人。你一旦被替代了只能怪自己!”

我......

我非常感謝那些提倡學習的公司,但是我們要清楚學習是為了自己還是公司的發展。

公司建議我們學的,是我們在職場規劃上缺少的還是還是公司缺少的?

公司缺什麼讓我們學什麼,然而我們缺什麼,公司卻當作沒有看見?

我們是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一塊磚,公司那裡需要往哪裡搬!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8個小時內努力工作,8個小時外尋求自我成長,而不是8個小時努力工作,8個小時努力加班,8個小時努力跟老闆節奏。

我們成為老闆想要的樣子,但卻沒有活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當我們真的遇到上面兩種情況時,我們該如何判別自己是真的被領導重視還是真的被領導輕視呢?

方法有三:一靠自己;二靠朋友;三靠標杆。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 靠自己

寫日報、週報、月報。

很多人都討厭寫日報、週報、月報,其實我也很討厭,但是我為什麼又建議大家一定要寫呢?

日報可以詳細的記錄我們每天的工作內容。

當領導指責我們工作的態度、情緒時,我們就把自己的日報扔出來,我哪項工作沒有做好?我哪個任務沒有完成?我哪裡出現的問題?

靈魂三問,不要跟在老闆的思維後面去談情緒,我們一定要跟老闆談結果、講事實。

  • 與朋友溝通

職場上的事情不太適合跟同事們聊,但是我們可以和朋友們說。

大家同為社畜,但是大家又不是同一家公司的社畜,以局外人的角度更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

究竟我們是在經歷職場PUA了,還是被老闆重用?

我好像正在經歷職場PUA!

  • 向標杆求助

朋友可能完全站在我們的立場,會與我們一起痛罵老闆,但是給不出客觀的意見。

那麼我們可以向標杆求助,為什麼不建議向家人求職,因為家人比朋友更容易陷入情緒中,會更不理智。

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自己關注的職場達人,在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渠道留言,請達人幫忙分析,或者是直接在付費軟件上,例如在行,花錢請達人給我們分析自己目前的狀態以及遭遇,給出建議。


一旦確認自己正在經歷職場PUA的話,請及時離職,不要內耗自己。

通過文字實現自己的成長,期待自己的文字給別人帶來一絲絲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