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考試接連取消!面對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能做什麼?

留學考試接連取消!面對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能做什麼?


前幾天,官方證實了傳聞已久的五月託福和雅思取消。自從疫情爆發,接二連三的託福/雅思/LSAT取消想必給了計劃留學的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不少學生和家長向律政的老師們表示感到焦慮、煩躁,甚至絕望,想要放棄,希望我們能夠給予一些中肯的建議。


我們無法預測更無法控制疫情的發展,但我們有一些想法與建議可以與大家分享。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希望能幫助大家渡過難關。因為相比家長和同學們的焦慮,我們實際上對今年度的申請是比較樂觀的,同學們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我們的分析,或許可以緩解一下你們的焦慮心情。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


我們在微信群裡看到有同學說:有幾位朋友本來打算出國,現在決定放棄出國、轉為考研了。看到這個消息,我們心裡五味雜陳。我們雖然是做留學服務的,但從來不去盲目鼓吹留學。

無論是留學、考研、保研、工作,這些選擇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做出何種決定應該取決於職業生涯的規劃與目標。


面對所有把出國留學還作為選項之一的讀者,我們有一個誠懇的建議。大家不妨暫時把焦慮的心放平靜,專門抽一點時間,好好地想一想:在疫情還沒有爆發之前,我想去留學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是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這應該是大多數學生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學術上的追求,或許僅僅是想體驗一把海外的生活。無論目的是什麼,請大家都想一想:疫情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目的、我的需求嗎?例如,我需要一個海外名校學位和/或海外律師資格(Bar)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突破職業瓶頸;那麼,會因為這個疫情,我就不需要了嗎,或者說僱主就不需要了嗎?當然不會。所以,對於絕大多數想要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對於海外學位/Bar的“剛需”根本不會因為疫情改變。假如我的職業規劃在疫情爆發前就不需要出國留學,那麼現在也不需要;假如疫情爆發前需要,現在仍然需要。

因為疫情就想放棄留學的同學們,如果你們看到了這篇文章,不妨問問自己真的想好了嗎?


想明白了需不需要留學,接下來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上半年考試都取消了,今年申請來得及嗎?


上半年的託福/雅思/LSAT一再被取消,大家或許會擔心疫情結束後再去考試是否來得及。請先參考2019申請季美國和香港各校的deadline(絕大多數英國學校用不達標的語言成績或沒有語言成績申請,所以放在表裡意義不大)。


留學考試接連取消!面對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能做什麼?

(美國LLM)


留學考試接連取消!面對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能做什麼?

(美國JD)


留學考試接連取消!面對疫情,除了焦慮我們能做什麼?

(香港)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校截止日期都非常晚,即使今年下半年很晚才考試,也來得及。何況美國學校大多數情況下還允許申請遞交後再更新語言成績。此外,由於上半年考試幾乎完全取消,國外法學院基於一貫的人性化考量,很有可能會把2020申請季的截止日期推後(注:這只是我們的推測,並沒有十足把握),這樣一來,就有更充分的時間去考試了。


可是又有學生問了:申請不是越早越好嗎?晚了難道沒有劣勢嗎?不錯,大原則是申請越早越好。然而,也有許多學校不是rolling basis (比如美國LLM截止日期在12月的學校,這都是一些T14裡面中國學生的主要目標院校)。至於rolling basis的學校,理論上,晚申是劣勢。可是疫情影響的是幾乎所有的申請者,不是個別人。不會有很多2020的申請者是在疫情爆發前就把託福/雅思/LSAT考到了滿意分數。大家的申請時間表都被疫情給耽誤了。所以不妨這樣想:如果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有這個劣勢,那麼劣勢就不是劣勢了。


要不要等一年,2021年再申請?


最近許多同學來問我們:2020年申請是一個好時機嗎?要不要等一年,2021年再申請?他們擔心:2019年申請、原本應該2020年入學的一批,如果大規模defer,會不會大量擠佔2020申請者的名額,從而導致2020申請季難度顯著增大?


第一,就目前所知,雖然我們律政的學員裡,很多都在考慮是否要defer,但真正下定決心申請defer、並且學校也批准了defer的並不算多。近日,主要法律留學目的地(美國、英國、香港)的疫情都有緩和的跡象,考慮到開學時間還遠在八月,屆時疫情被控制下來從而2020秋季按時開學仍然是有可能的。許多學校也在計劃一些alternatives,比如稍微延遲一段時間開學,或者暫時以網課開學作為過渡,等等。大多數學生還是處於觀望狀態的。畢竟一年時間的機會成本也非常大,既然計劃好了2020年秋季出國留學,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想stick to the plan。此外,defer也不是學生這一方的單方決定,批不批准還是要看各個學校的態度,有個別學校批准defer比較爽快,但大多數還是比較勉強的,至少在目前這個不明朗的狀態下,大多數學校看起來也不願意太早批准太多defer。


第二,就算有的學校最後真的批准了很多defer,那麼下一年名額就會被擠佔嗎?這也未必。下一年擴大招生規模也是選項之一。當然,一下子擴大到之前的兩倍或許不現實,但在學校教學資源允許的範圍內適量的擴招完全是可行的。相信大多數國外法學院本著人性化的原則,也不會完全讓2019申請季的defer佔用2020申請季的名額,這樣等於是讓2020申請季的學生來單獨來承擔所有疫情帶來的不利後果,有違公平。


第三,正是因為部分潛在申請者的擔心,原本想今年申請的最後決定不申了,那麼今年申請的總人數便會減少,可以衝抵一部分defer的影響。從律政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今年的申請者是明顯少於去年的,所以相反的,今年申請的競爭壓力反倒可能並不大,最可能的情況仍然是各方因素綜合後申請難度仍然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基礎上。


第四,同理,選擇gap後明年申請的學生增加後,勢必會導致明年的申請難度加大,這其實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完全忽視掉的一點。所以實際上,根據我們的判斷,明年的申請難度大概率是會遠大於今年的。


第五,對於應屆生來說,今年就業市場狀況不佳(或者說是非常之糟糕),gap一年能做什麼呢?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哪怕是實習)的難度都非常大。可以這麼說,好的工作/實習機會或許比好學校的offer更緊缺。而檔次不高的工作/實習對今後的申請和求職可能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對於已經是gap的申請者來說,再多gap一年的時間成本和心理壓力會更大。對於工作黨來說,在原工作單位再工作一年也是一種選擇,但晚一年出國讀書也就意味著晚一年突破職業生涯瓶頸。


第六,即使發生了最壞的情況,2020申請季由於大量的defer,難度真的變大了。還是很有可能今年就申到dream school的,不試怎知呢?就算沒有申請到理想的學校,可以來年再申,今年試一試又有何妨?而且,即使今年申請到的學校不如預期,但真的值得為了一個排名略高的學校再等一年嗎?

比如,我非常想去Columbia,2020申請季由於難度增大,最後沒有申到Columbia,只申到了NYU。不錯,Columbia比NYU好,但值得為這個耽誤一年時間嗎?時間和排名,孰輕孰重?更何況,誰又能保證等一年到2021年申就一定能申到Columbia呢?會不會2021發生一個什麼事,連NYU都申不到了呢?我們並不是說推遲一年一定就不值,只是想提供一個思考問題的方式,給大家參考借鑑。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首先,不要焦慮,因為焦慮只有副作用,對於你的狀態和規劃沒有任何別的幫助;其次,不要等待,很多學生的心態是,我先觀望著,看情況好了我再準備申請,準備託福,實際上很有可能只是對自己拖延症的一種消極心理暗示罷了。哪怕你不申請,好好學習英語,提升個人軟實力也是必須的;最後,對未來抱有一點美好的期待,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活在當下,努力備考(努力搶考位),不要在春暖花開的時候虛度了時光,不要在一切都變好的時候停在了原地。共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