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對於養育孩子,“窮養兒子富養女”恐怕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這話乍一聽,很有道理!男孩和女孩不一樣,所以養育也應該不一樣。

沒毛病吧?沒毛病。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可是,具體到如何“窮養”、如何“富養”,那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張家李家王家,各有各的理解和做法。

張家或許會說,“窮養”就是要培養兒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李家或許會說,“窮養”就是要延遲滿足兒子的物質需求和慾望;

王家或許會說,“窮養”就是要鍛鍊兒子的意志力,培養正直陽剛之氣。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是很多家長都心嚮往之的。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大丈夫氣概,可以頂天立地。

道理沒錯,浩然之氣也好,大丈夫氣概也罷,究竟從哪著手呢?自信!

沒有自信,人就沒有向前的勇氣,也不可能成就大事業,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愛因斯坦就說過,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問題來了,如何培養男孩的自信,有多少父母做對了呢?

前幾天,我去參加一位朋友舉辦的讀書會。

有一個環節,是邀請一個現場的小學生朗讀其中一段文章。

在場的孩子,有3個是幼兒園大班小朋友,2個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有一個是小學五年級的男孩。

從識字量來看,朗讀的任務自然是落到五年級男孩的身上。男孩子顯得有些怯場,把頭埋得很低,生怕叫到自己。

他的媽媽一看,立刻推了推男孩,讀就讀唄,怕啥!

男孩乾脆趴在桌上,一聲不吭。他媽媽使勁推他,媽媽相信你!

你是最棒的.......可不能這樣啊!你這表現,下次不帶你來了。

面對媽媽的催促,男孩依然毫無變化。

這樣的情景,或許有不少家長都遇到過。我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是這樣鼓勵孩子的。

這樣的做法,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嗎?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在遇到《養育男孩》一書之前,我也曾經跟很多人一樣,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培養著孩子的自信心。

可是讀到書中《理解男孩心目中的尊重》一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給予孩子尊重的問題上,一直活在自以為是的泥潭裡。

《養育男孩》一書的作者愛默生·艾格里奇,是哲學博士。

在家庭關係領域積累超過30年的諮詢經驗,先後在美國各地舉辦超過1000場主題為“愛與尊重”的講座,幫助無數人療愈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他所著的《愛與尊重》(Love&Respect)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多年的研究與諮詢實踐,為他寫作《養育男孩》打下了堅實基礎。很多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就來分享關於如何給予男孩尊重的內容,希望我們身邊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遇見自信的自己。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01 何為尊重?

要什麼,就給什麼;說什麼,就是什麼。對孩子百依百順,這顯然不是尊重。

這是溺愛。

溺愛的危害,不用多說。

前段時間熱播的《都挺好》,蘇名成就是在蘇母的百般呵護下長大,結果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最終被社會教育。

怎樣才是尊重?

《養育男孩》給出一個讓我刷新三觀的答案:

媽媽的尊重就是對兒子的正面評價,無論他做了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一定會對這樣一個看似如此絕對的答案嗤之以鼻。

孩子做錯了,我批評他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對他正面評價?

太不可思議了!

尊重是自己贏得的,怎麼能那麼廉價地給予?事實上,應該讓孩子尊重大人才對。

看到這裡,很多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的。

但作者艾默生想說的是,你的兒子不會回應你的否定與不尊重——至少從長期來看,不會。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口服心不服。

幾年前,我遇到過一個男孩,他是我班上公認的“後進生”。有一回,他把垃圾塞進了同學的書包。

男孩的母親來接他放學,我如實反映了情況。孩子媽媽很不高興,命令他向同學道歉。

男孩也許是急著想回家,只好向同學道歉了。

看起來,男孩已經被媽媽說服。可後來,惡作劇再次發生。

現在回想起來,那位媽媽也許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讓孩子內心產生“不受尊重”的感受。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02 尊重帶給男孩什麼?

真的!尊重會帶給男孩截然不同的體驗,從而令他發生驚喜之變。

第一,男孩會透過尊重之網去打量世界。

由於男孩的基因天生就與女孩有區別,所以涉及尊重與不尊重,媽媽可能覺得沒問題,而男孩極有可能“很受傷”。

不知你有沒有遇到,當你對一個男孩說“成熟一點行嗎!你真是可笑又自大。誰也沒想到傷你自尊!”

如果是女孩,可能跑到房間放聲大哭;

而男孩,會沮喪地握緊拳頭,繃緊嘴唇。之後,會跟媽媽保持距離。

這就是男孩天生的特點。媽媽看了別難受。

不理解,是誤會的源泉。不是媽媽不愛孩子,是不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正如春泥護花,是春泥理解花的需求。

第二,尊重的言行帶給男孩更強烈的私人感受。

與女孩相比,男孩更傾向於以尊重為準繩來感受母子之間的關係。

與女兒不同,媽媽對男孩的刺激只會讓他心腸變硬。

我剛記事時,嘴饞得很。看見人家院子裡的金桔,就忍不住偷偷摘了一口袋。

主人家很生氣,就跑來告狀。

我媽媽氣不打一出來,抄起雞毛撣子就打我。當時有幾個小夥伴,還有他們的父母在場。

比起身上被打的疼,內心那種無地自容的感覺更讓我無法忍受。

那一刻,我真是恨死媽媽了。

長大後雖然明白媽媽的一片好心,但依然沒法忘記當場被責打的無言之痛。

第三,滿足男孩本來就不善於表達的內心需求。

相比女孩,男孩真的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尤其是情感或心理方面的需求。

當一個男孩尚小,他不明白如何說出自己內心對“尊重我”的需求,媽媽們在這方面的一言一行影響就大了。

中國古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母親,就是位十分懂得尊重男性自尊的楷模。

蘇東坡母親出生富貴,嫁入蘇家後,日子過得清貧。隔壁鄰居見狀煽風點火,你怎麼不向孃家申請資助呢?

這位蘇母回答說,我一旦開口,別人就會覺得我的夫君養不活妻兒,世人會怎麼看他?

這一言一行,深刻影響了蘇東坡。

我們知道,蘇東坡能自信自強,雖百折而不撓,成為豪放派詞人,離不開他母親的聰慧靈敏和用心培育。

一個備受尊重的男孩,他的內心世界是發育健全的。

看到這裡,很多媽媽或許會心灰意冷了。

這無法教育男孩了,做媽媽的不就成了兒子的“俘虜”?事事都得讓兒子順心才行?

不!

事實不是這樣的。

媽媽要懂得男孩的內心世界,不等於一味妥協,更不意味著對男孩的錯誤不聞不問,放任不管。

這好比某款藥物說明書,標註了“慎用”二字,並非告訴我們不能用,而是要注意用法和用量。

養育男孩,亦是如此。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03 如何做到真尊重?

首先,無條件地積極評價。

媽媽們,千萬別誤會了。“無條件積極評價”這是一種尊重男孩的意識和策略,而不是一種板上釘釘的行為。

遇到男孩調皮搗蛋、犯錯了,不聞不問,不顧管不管,還得誇她好?

當然不是!

批評與責備,是必須的。但頭腦裡面有“無條件積極評價”的媽媽,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責備男孩時,不是一味發洩怒氣。

她會記得,我批評、責備,甚至打罵孩子,都是為了塑造他的良知與品行,而不是令他顏面盡失,毫無自尊。

其次,注意生氣時批評的語言藝術。

做個尊重男孩的媽媽,說難不難。說不難也難,因為你要在生氣、發怒之時,依然發揮出良好的語言藝術。

舉個例子,一個男孩子在學校與老師頂嘴,讓老師很難受。

男孩回到家,媽媽已經知道這件事。媽媽的怒氣已經積蓄到爆發的地步,該如何批評男孩呢?

假設這樣說,臭小子,你怎麼這樣不爭氣,敢在學校和老師頂嘴,我沒教過你尊敬老師嗎?

要知道,這時候家門口可能還有鄰居經過,隨時都能聽到你發飆。

男孩會是什麼感受呢?

假設換一種批評方式,先把男孩領到跟前。

然後說,我尊重你的想法和主見,但此刻我萬分生氣,因為你在學校與老師頂嘴。我很想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

男孩又會是什麼感受呢?

很顯然,這兩種批評方式,所帶來的結果一定不一樣。久而久之,男孩也會變得不一樣。

抱怨教會孩子抱怨;尊重教會孩子尊重。

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有多少“飽受委屈”的媽媽

最後,說明目的,率先垂範。

當男孩不明白母親的批評目的,他能感受到的也許只剩下生氣的臉、發飆的話語和暴跳如雷的樣子。

別說感受到尊重,就連最起碼的安全感也沒有了。

所以,即便是責罵孩子,也要說明目的。

例如,男孩子撒謊欺騙了同伴。媽媽得知後,該如何不失尊重地批評他呢?

可以是這樣:

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此刻必須鄭重其事地告訴你,撒謊如同挖坑。

挖了坑,沒法掩蓋,總有一天會暴露。我批評你,是想告訴你只有真誠才能換取真誠。

我希望你是個陽光真誠的男孩,將來會有很多朋友。這需要你以誠待人,不能撒謊騙人。

尊重之於男孩,如同水草之於魚兒,缺了就會了無生趣。

做個好媽媽不容易。

一個陽光自信的男孩背後,很可能有一個“飽受委屈”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