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祕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根據NBA聯盟的規定,在美國當地時間的4月1日,各支球隊已給全部球員發放全額薪水,但就目前美國疫情發展的情況,下一個發薪日,也就是4月15日的工資還能不能發,只能聽天由命了。

簡單點說,咱都是聰明人,4月15日後這工資可能就沒下文了。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紐約時報》名記馬克-斯坦恩報道,如果球員正在執行12個月的領薪計劃,大約90%的人只能領到本賽季工資的一半,且球員和聯盟的勞資協議中含有"不可抗力條款",如果聯盟繼續停擺甚至取消,他們的後續薪水存在得不到兌現的風險。

此消息一出,球員們頓時坐不住了,首先這有關於切身利益,在目前無球可打無錢可賺的局面下,損失這樣一筆數額的鈔票對於大多數NBA球員而言,用精打細算來形容他們今後的生活毫不為過。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還真不用意外,雖然這可能跟你印象中的NBA球員不太相符,但聯盟也不全是拿著頂薪揮金如土的明星球員,多得是拿著小合同還得養家餬口的板凳球員。拿本賽季年薪最高的庫裡來說,小學生一年光打球就可以從勇士拿走四千萬美元,但是聯盟多得是年薪只有百萬的球員。我猜接下來有朋友要說我操的不是心了,人賺得是美元,一年賺得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半個月不發工資就窘迫成這樣了?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真切切擺在球員面前的現狀,先給大夥介紹一下NBA球員是怎麼拿工資的。拿庫裡舉例,本賽季四千多萬的年薪並不是簽了合同後勇士立刻打進庫裡的賬戶,人跟我們一樣是按日子發錢,說是年薪但實際上每半個月發一次工資,這就有了文章開頭給大夥提到的4月1日和4月15日兩個發薪日。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除此之外,NBA的球員們要面臨著巨大巨大超級超級的稅費,這裡不做過多贅述直接上數字,依舊拿本賽季聯盟工資最高的庫裡舉例,本賽季四千多萬的年薪扣除聯邦稅託管費等費用後,到手的不過1800萬。這麼一看,你還覺得那些年薪百萬的球員們有錢嗎?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和老版勞資協議中領取工資的方式也存在差異。老版勞資協議中規定,球員工資在一年6個月發完,每個月發2次,一共12次結清。新版勞資協議中球員除了可以選擇上述方式,聯盟還提供了另一種方案,就是全年的工資分為24次發放。兩種方式都是從新賽季的11月15日開始發工資,截止到今日,選擇12次結清工資的球員正好應該領到50%左右的薪資,但因為這次很多人只領到了工資單卻沒有領到工資,目前實際到手的薪水還不到合同的一半。

兩種薪資發放模式究竟有何差異?

簡單來說,一種快點把錢拿到手,另一種好比是把錢"碾碎"發。12次結清工資能確保球員迅速的把合同裡的錢拿到手,規避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帶來的意外風險。而24次發放的模式則幫助球員降低稅費,避免球員因過度揮霍而造成破產。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但單從這次疫情來說,顯然選擇12次結清工資的球員成了最大贏家,從工資發放日截止到目前,他們已經拿到了12期工資中的10期,而像詹姆斯、沃爾等9名球員已經領了他們本賽季90%以上的工資。反觀那些選擇24期工資發放模式的球員們,即使4月1日這筆工資已經到賬,也不過領到本賽季24張工資支票中的10張,滿打滿算不過年薪的60%,據沃神最新爆料,如果本賽季的NBA常規賽最終取消,聯盟官方將討論球員降薪問題,本賽季常規賽剩餘部分的薪金最多會減少25%。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那我們再回到兩種薪資的利與弊。

12次結清比較好理解,早拿錢以防後患,提早拿到手還可以去進行投資理財,缺點就是交的稅費多點,比較適合對於職業生涯有合理規劃的運動員。

24次結清是非常多年輕球員比較青睞的模式,年紀輕輕剛進NBA簽下一份還不錯的合同,可能之前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多次少取能夠有效的避免揮霍,而且能夠少交點稅費,何樂而不為?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儘管NBA的球員工會每年都會教新秀們如何理財,但相信大家對於部分球員一擲千金揮霍無度的新聞已經見怪不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金錢的傀儡,加之消費觀念的不同,你會發現很多球員都把錢花在了無休止的享樂消費上,派對美女加上豪宅豪車,不加節制的揮霍只會坐吃山空。

當無錢可拿的噩夢降臨,帶你揭秘球員薪資背後的那些事兒!

不論是當年皮蓬因為投資顧問的慫恿使自己陷入財政危機,還是職業生涯擁有1.5億美元收入的艾弗森退役之後短短几年就宣告破產,學會未雨綢繆永遠是每個職業球員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如若賽程正常開展,還可以憑藉工資來度過財務危機,可在突發的疫情面前,大部分的球員都面臨著無錢可拿的局面,這時除了扼腕嘆息好像也別無他法。

總之,不論是拿著頂薪的明星球員,還是簽了底薪的板凳球員,只有學會花錢,才能在關鍵時刻"有錢可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