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浩氣長存 寧 死 不 屈------記革命英烈劉謙初
浩氣長存 寧 死 不 屈
----記革命英烈劉謙初
他是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的省委書記。
他曾擔任過山東省委書記。領導了震驚中外,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國十八年大罷工”。
他是毛澤東大兒媳劉思齊的生父,毛岸英的岳父。
劉謙初,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動家,犧牲時年僅34歲。黨中央對他的犧牲無限痛惜。1938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中央黨校接見他的遺屬張文秋時沉痛地說:“劉謙初我是知道的,他是一個好同志,可惜犧牲得太早了。”196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決定,將忠骨遷葬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2010年,他被評選為全國200名英烈人物之一,為全國人民永遠紀念。他生前寫給妻子張文秋的遺書被稱為紅色家書廣為留
劉謙初(1897-1931),原名劉德元,山東省平度縣人。1916年參加中華革命軍,投身討伐袁世凱的鬥爭。1918年考入濟南齊魯大學。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2年,劉謙初考入北京燕京大學。發起成立了《燕大週刊》,組織撰寫《中國國民性的觀察》《武力不能統一今日的中國》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文章。其間,劉謙初與李大釗領導的學生運動組織取得密切聯繫。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首倡成立“燕大滬案後援會”,被選為燕大學生運動負責人之一。1926年參加北伐軍,任武漢十一軍政治部《血路》週刊副主編。
1927年1月,劉謙初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是在這一年,劉謙初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侶——時任中共京山縣委副書記、24歲的張文秋。兩人懷揣著共同的革命理想,在武漢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八·七”會議後,劉謙初根據黨“重建和恢復地方黨組織”的指示,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先到江蘇省委工作,後經上海去福建。1927年10月間,他通過隱蔽在佛教功德林內黨的老交通員傅炳恭,聯絡失散的黨員江木煊、鄭乃之、黃源等,恢復了黨的組織,成立了中共福州市執行委員會,籌建了福州市總工會與市農民協會。福州整頓恢復地下黨組織後,劉謙初把工作重點放在長樂玉田地區。他深入基層,五下玉田,在其親自領導下,江木煊、孫健、傅炳恭、趙忠英、陳仁材等5名黨員以協助辦學為名,介紹給玉田地下黨員鄭乃之。他們以辦學為掩護,推動農運、培訓骨幹、發展黨員,成立了長樂最早的黨組織——玉田黨小組。不久又成立了長樂第一個黨支部——玉田黨支部和桃源黨支部
。並親自為桃源支部題寫一幅藏頭聯:“桃紅柳綠錦繡山河誰做主,源清流潔革命事業我與君”與大家互勉。在基層組織,在工人夜校,在農民講習所,每到一地,他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親自上課,被稱為貼近民眾的先生。在恢復和重建福州市委之後,1928年9月,在中共福建省第一次黨代會上,他當選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他主持創辦了省委機關刊物《烈火》月刊,以反映福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工運、農運、學運的鬥爭形勢和經驗,推動福建黨的工作的開展。
1929年初,他受命趕赴山東,“重建和恢復地方黨組織”。
面對險惡環境,劉謙初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著危險,來往於各地,夜以繼日地工作,傳達黨中央的指示,宣傳鼓舞群眾,揭露敵人罪行,組織對敵鬥爭。短期內恢復、重建和發展了被破壞的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等地的黨組織。重新組成的中共山東省委,他擔任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1929年7月,按黨中央的指示,他領導了震驚中外,持續40多天的青島工人反帝同盟大罷工,給反動當局和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國十八年大罷工”。
1929年8月6日,劉謙初經青島赴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時,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他不為所動,從未屈服,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頑強的鬥爭。並以驚人的毅力,在陰暗的光線下,翻譯了《反杜林論》。組織獄中同志學習馬列著作,把"監獄當學校,法庭變講壇"。他參與領導絕食、越獄鬥爭,並運用巧妙秘密的方式寫信給黨中央和省委,彙報獄中鬥爭情況。讀過劉謙初來信的任弼時邊讀邊譽:“劉謙初雄辯滔滔,是一位搞政治宣傳的人才。”周恩來也曾說:“謙初是黨的好乾部,他像猛虎關入囚籠,無法施展威力,這是黨的損失,應當通知‘互濟會’,繼續想辦法營救。”為了避免營救損失,他在給黨中央的信中寫道:“事已如此,沒有營救的可能,請不必進行營救工作。”
1931年4月4日,國民黨作出了處決劉謙初、鄧恩銘等22名共產黨員的罪惡決定。劉謙初從容地取出紙筆,寫下了就義前給妻子的遺書,向黨組織和同志們作最後的告別:
珍妹:我在臨死之際,謹向最親愛的母親和親愛的兄弟們告別!並向你緊握告別之手!希望你不要為我悲傷。希望你緊緊記住我的話,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好好愛護母親!孝敬母親,聽母親的話……
讀過劉謙初來信和遺書的當時瞿秋白對張文秋說:“這真是鐵窗風味啊!你把這些信編上號碼,好好保存起來,將來我要寫部小說教育後代。”
1931年4月5日,在刑場上,劉謙初戴著沉重鐐銬,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慨然就義。
劉謙初等烈士犧牲的消息傳到上海,周恩來十分悲痛。並高度評價:“謙初的鬥爭意志很堅強,值得同志們學習”。
1989年4月4日,濟南“四五”烈士紀念碑隆重落成。劉謙初同志女兒劉松林(思齊)代表烈士家屬現場發表致辭:
“我們任何時候都信仰你們信仰的共產主義,我們任何條件下都獻身於你們獻身的共產主義事業”。
這神聖的鏗鏘誓言正代表了我們億萬後來人不忘初心、繼往開來,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終生的堅強信念。
附:紅色家書:“劉謙初給妻子的遺書”。
給妻子的遺書
劉謙初
我現在臨死之時,
謹向最親愛的母親(指黨)和親愛的兄弟們(同志們)告別!
並向你緊握告別之手,
望你不要為我悲傷,
希你記住我的話,
無論在任何條件下,
都要好好愛護母親!
孝敬母親!
聽母親的話!
你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快樂;
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
劉謙初的遺書,寥寥數語,卻力透紙背,情真意切。他把黨比作親愛的母親,把同志比作同胞兄弟,在信中,劉謙初向黨組織、同志們和親人作了最後的告別。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把黨比作母親,浸透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無限熱愛的深情和忠貞不渝的革命信念。
為真理而引吭,為民主而高歌。烈士生前最後的絕唱,成為共產黨人的英雄頌歌。
供稿:福州市長樂區委黨史研究會(陳學林 郝新亮)
閱讀更多 時尚兩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