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潮安金石鎮的仙都鄉,也稱仙德,俗稱山兜,是潮州歷史上唯一一位文狀元林大欽之故里。據資料介紹,宋孝宗乾道年間,仙都村林氏始祖濟泉公從福建省莆田縣石榴巷遷居揭陽竹林宮(現登崗鎮管轄),至二世祖緝先公又遷居桑埔山後田心,南宋淳熙元年(1174)又遷居現址,並搭屋定居。因此地泉香土沃,且遠觀有桑埔山山脈懷抱,創業之地恰似兜腰即肚腰,故此取名山兜。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明嘉靖十一年(1532),村人林大欽登是科文狀元,後朝廷諸官與狀元信扎來往時,因仙與山、都與兜諧音,且出於敬重之意,將信函地址之山兜寫作仙都,自此便以仙都雅稱定為村名。1961年,行政上仙都分拆成仙一、仙二、仙三,然傳統上仍以仙都稱之。現鄉中保存有古寨古建眾多,最出名者,莫如林氏始祖祠林氏家廟孝思堂,與林大欽之狀元第。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大魁天下士,翰苑玉堂春。

林氏家廟的固用聯,說的就是林大欽狀元。 林氏家廟孝思堂,由二世林緝光於南宋嘉定二年始建,明嘉靖二十一年十二世孫林大欽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六年林翮千主持擴建,1999年鄉老人公會主持再重修,現保存有清代原貌。祠坐北朝南,為三間三進,左右有夥巷包,深40米,寬16.2米。祠大門樓林氏家廟為明兵部尚書潮州蓬洲人翁萬達贈,工部侍郎本縣東鳳人陳一鬆書;回照見位聞聲,上款康熙三十年闔族重建,下款侄孫文英題宗子必達立;左右刻禮門、義路。大門外有石鼓、石獅、大埕、風水池,現大灰埕基本拓為疊高的橫貫公路。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回照見位聞聲,上款康熙三十年闔族重建,下款侄孫文英題宗子必達立。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所贈勳章牌匾。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宋紹興年間的墓碑,據傳為其林氏先祖之物。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祠內中廳懸有重立的明嘉靖壬辰科殿試第一名林大欽之欽點狀元匾,以及宋開慶己未科林潛峰之進士匾、明嘉靖辛卯科省鄉試第六名林大欽之亞元匾。後廳上懸孝思堂,中設三龕,大龕奉仙都林氏始祖以及先賢神位,以林狀元為最;兩旁二龕按大小輩序列祖。後偏廳右牆壁,嵌鐫有狀元公手撰百輩序歌碑刻。另,祠前天井一旁,置有一方宋紹興辛亥年間的墓碑,中刻:濟南祖考林公三郎、祖妣陳氏五娘,據傳為其林氏先祖之物。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中廳心間的狀元牌匾。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後進廳。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狀元公手撰百輩序歌碑刻。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林氏家廟的金石字刻非常漂亮,其中大門翁萬達贈字、陳一鬆題字比較有意思,而據當地鄉土文化同好友人介紹說,按目前一些資料考證表明,該匾落款兵部尚書、工部侍郎與贈題人物所處時間有出入,或為後再增刻,或並非真品?門樓抬梁的獅子雕塑頗有趣味,開始以為,左右獅子爪中居然抓著蛇,不知是何寓意,蛇,還是鰻魚?後來方曉得實際應是彩繪師傅把飄帶描成此狀了。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祠內狀元匾是重立的,不過應該是原物,其字與潮州牌坊街狀元坊舊額相同。祠內青石柱礎特別漂亮,具有時代特色。大廳匾額孝思堂,為乾隆重建祠時,按擦使進士黃國卿拜題,一看便是原跡。對了,前進廳上頭還掛有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贈匾,可就不是原物了。 有點可惜的是,林氏家廟門前的大路後來路面抬高,一對獅子隔著高路配套祠堂,看上去總是有點奇怪。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祠內龕中列代先祖神位。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關於林狀元,根據多本志書資料綜合整理有如下:

林大欽,生於明正德六年(1511)十二月初六,字敬夫,號東莆,廣東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人(現金石山兜村),故又稱東莆先生,列仙都林氏第十二世。其自幼聰穎嗜書,相傳十二歲時隨父進府城,在書肆中見蘇洵《嘉佑集》,愛不釋手,要求父親購回,日夜攻讀。後又熟讀蘇軾,蘇轍文章,並加以融會貫通,故做起文章來,屈注奔騰,酷似三蘇,尤工詩善對。十八歲時,父親去世,其家境更為貧寒,然仍安貧樂道,發奮攻書,又任職塾館以為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側廳,同置龕幾。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嘉靖十年(1531),參加由提學主持之科考,文《論李綱十事》,策論中有臣無君,崇論閎議,證例充實,文惰慷慨激昂,讀來忠憤感交,巡按吳麟讚歎道:此蘇公筆墨,必大魁天下。同年秋赴省城廣州辛卯科鄉試,中式第六名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二月,赴京會試,中式壬辰科第十二名進士。是年三月殿試,其於《廷試策》中直指時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為三冗:冗員、冗兵、冗費,又提陳明八項救弊施政方針:均田、擇吏、去冗、省費、闢土、薄徵、通利、禁奢,被譽稱為根極政要之說,明切時務之論,深得讀卷官大學士張孚敬讚賞,評出一甲賜進士及第中三個名次,嘉靖皇帝深愛林大欽之策論,欽點其為狀元,後授翰林院修撰,編修《武案實錄》。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不數月,潘輿迎養。惜於母親來京後,水土不服,於嘉靖十二年(1533)一病不起,又深感宦海叵測且為內閣副輔嚴嵩等嫉忌排擠,遂告假奉母回鄉侍養。嘉靖十四(1535),因母久病不愈,上表乞請侍養。此後,朝廷多次召喚,然其屢趣不起、屢促不就。而此間,結講堂華巖山(今桑浦山寶雲巖),與鄉子弟講貫六經,究性命之旨;又與海內賢士大夫時相寓書,言學問之意。嘉靖十九年(1540),母逝,其哀傷過度,大病一場。嘉靖二十四年(1545)葬母於桑浦山之麓,歸途中病卒(八月十二日戌時),年三十四,葬桑浦山。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林大欽登第前已娶和婉孫氏,後敕封安人,另有二配命列安人上壽吳氏、孺人恭順陳氏,有子天繼。林大欽是嶺東潮州府有史以來唯一的文科狀元,朝廷於府城大街為其立建狀元坊,卒後崇祀郡邑鄉賢祠。其才思敏捷,尤善應付,事母至孝,交友最真,尊師甚敬。其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著述甚豐,後人為其編纂結集為《東莆先生全集》。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潮州狀元故里仙都林氏家廟

聲明:此文章轉載自攝影\\文字:安靜聲音、張野,傳遞更多潮汕文化,若有問題,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