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旅遊下沉到鄉村田裡,資本回流到農業產業,智能科技在改變鄉村結構,人口逐漸老齡化,機械作業開始流行,我們的農村正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今,我們國家的大健康產業發展迅猛,預計到2020年,康養市場將超過8萬億的總規模。其中,養生旅遊等細分領域的消費升級,進一步擴大。

康養產業發展背景:康養福利時代來臨,擁抱產業藍海

健康養老需求催生康養業態。老齡化社會壓力、亞健康、霧霾與疾病、慢病與壓力的關注憂慮和經濟增長下對高品質生活、醫療康復、健康活力的核心訴求之間的矛盾催生醫療旅遊、養老服務等康養業態。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頂層設計持續加碼迎來政策福利。從2013年“加快養老服務業”,2014年“醫養結合+農村養老服務設施”,2015年“中醫藥+醫養結合+智慧養老”,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2017年養老政策“質量提升年”,到2018年“新設老齡健康司”,六年來出臺各種優惠補貼、土地政策及支付體系細化專項鼓勵政策百餘項。在“健康中國”戰略引領,健康服務業業態指引,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保障,養老服務市場培育激活,養老支付體系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標準化、規範化、多產業融合成為我國康養產業主基調。

多業態撬動億萬藍海市場。需求和政策雙重利好下,大健康、基因測序、生命醫學、中醫養生、養生旅遊等眾多康養產業相關概念備受市場和資本關注,房企、險企、國企等複合型企業紛紛進軍養老產業。消費升級趨勢下,複合型高端化康養消費呈趨勢化。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大健康產業帶動醫療養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大健康產業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兩個著力點,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在大健康行業細分子領域中,健康養老服務呈高速增長態勢,有較大投資機會。

康養產業市場探析:市場需求龐大,有效供給缺乏

康養產業目標客群有銀髮養老客群(老年人群)、養生保健客群(中青年人群)、醫療康復客群(疾病人群)、美容康體客群(健康人群)。當前,市場聚焦老年人群和亞健康人群,隨著需求多樣、市場細分、產業外延,美容美體人群、母嬰人群也晉升為新一代康養消費群體。康養產業呈現市場需求龐大,發展前景廣闊,但有效供給不足,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特徵。

(一)需求透視:產業進程加速,品質化服務需求大

1、養老透視:我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養老需求大,老齡化城鄉倒置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突出。

截止2018年1月,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計24090萬人,佔總人口數的17.3%(國際老齡化社會標準10%),老齡化進程加快,龐大的老年群體具有普遍的消費需求、較強的消費能力和購買養老服務的強烈意向。隨著我國人口深度養老化,基數大、增長快、結構分化,以及2020年50後嬰兒潮群體步入養老剛需,我國健康養老產業進程進一步加快。預測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老年產業規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8萬億元和22萬億元,對GDP拉動分別達到6%和8%,產業遠景可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經濟支柱之一。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中國當前有6億多農村人口,在老齡化城鄉倒置、未富先老現象、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挑戰下,廣大農村老年人群的養老問題將是鄉村振興中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和時代性難題,也將是未來康養產業的重要佈局和趨勢選擇。而農村老年人養老主觀需求集中在醫療需求、經濟供養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2、亞健康觀:亞健康人群康養消費需求大,療養類康養服務受推崇。

隨著亞健康問題的日趨突出及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社會對於亞健康防治的需求日益增長,亞健康人群康養市場逐漸成為我國康養市場主要構成之一。我國主流城市中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其中接近6成處於過勞狀態。亞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帶動休閒旅遊、中醫養生、康復運動、心理諮詢等療養類康養產業。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二)宏觀供給:供給能力不足,多業佈局推動產業集聚和溢出外延

1、從供給總量看,康養產業供需失衡間矛盾凸顯。

我國康養產業存在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產業結構不夠健全、康養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有600多個城市基本沒有康復專科醫院,康復醫學床位數佔醫療機構總床位數比重僅為1.8%;我國養老服務機構2.85萬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780.0萬張,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僅33.8張,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養老設施建設存在較大缺口。雖然,我國康養產業遍地開花,但受康養產業回報慢、粗放式發展、政策碎片化、配套設施單一、人才資源短缺等因素制約,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2、從供給對象上看,養老行業是佈局重點,醫美行業成新秀。

養老行業供給呈現:重點佈局高端養老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會養老三種模式相結合;房企、險企、國企專業化轉變,進入規模化、標準化、連鎖化有序擴張階段;以萬科、遠洋、保利、樂成等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以泰康、合眾、平安、國壽等為代表的保險企業,以中信、首開、北控、首鋼、京煤等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以強勁資本快速切入健康養老產業。醫美行業包括上游的耗材與器械生產商,中游的醫美機構,以及下游的導流服務商,投融資熱點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湧現了諸如瑞士蒙特勒羊胎素美容聖地、韓國整形美容、巴西整形美容等一批國際性、複合型知名美容康體旅遊目的地。

當鄉村旅遊與康養生活結合到一起,就是當下最具潛力的產業——田園康養。

田園康養——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風口

一、政策扶持

2018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從康養的角度來看,其中涉及到鄉村康養產業發展的趨勢、政策、措施:

1、建設康養基地,發展養老等項目

文件強調: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2、發展休閒農業,旅遊養老等服務

文件明要求: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遊、河湖溼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二、市場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老齡化現象突顯,生活質量的追求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人們對於鄉村康養的需求日益增多,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大客群:

1、學生客群

學生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心”需求,具體來說有兩種:一是求知,二是遊樂。尤其是隨著研學旅行越來越被重視,研學旅行市場也越來越具潛力,鄉村旅遊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認識農業、瞭解大自然的途徑。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科普教育相關旅遊產品,寓教於樂。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2、白領客群

白領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生”需求,他們久居都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休閒運動少……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田園騎行、節慶參與、養生齋宿等旅遊產品,讓他們“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在鄉村的山水田園之間,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調節自己的健康狀態,感受淳樸的鄉土人文。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3、銀髮客群

銀髮客群的需求可以概括為“養老”需求,該群體為老年人,他們渴望悠然自得的生活,天然綠色的食物、靜謐靈秀的環境,和睦熱心的鄰里……針對這一客群,應提供農耕體驗、有機食材、鄰里宴會、老年太極等產品,他們可以體驗勞作的快樂,感受鄰里的熱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田園康養開發建設的新思維、新方向

一、開發類型

1、資源驅動型

鄉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標識性農產品,可以根據農產品開發系列美食康養;有些長壽村擁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中醫等健康養生,結合養老民宿,發展中長期的家庭養老機構,適合作田園長壽文化康養開發等等。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2、醫養植入型

鄉村本身無明顯特色資源,適合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的開發。生態養生型要求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鄉村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康養業態,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小鎮等。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3、綜合開發型

通過對康養主題的強化,對鄉村進行多元化開發,形成以健康養生、休閒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集休閒農業、醫療服務、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康養綜合體。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二、選址要點

為滿足康養度假的功能,鄉村康養項目對於氣候、光照、植被、空氣等自然環境要求較高,並且有森林、溫泉、濱海、濱湖、田園等資源為依託。具體而言,可以優選以下地方:

撬動8萬億康養市場,養生旅遊要下沉鄉村?農民福利來了?

三、建設原則

1、保護農業耕地,保障農業品質,體現農業特色,提升農業效益,堅持產業支撐。

2、保護農民權益,引導農民參與,保存鄉村聚落,挖掘鄉土文化,提升鄉村環境。

3、使用生態能源,完善配套設施,提供貼心服務,健全公益組織,創建和諧社區。

4、盤活鄉村資源,促進城鄉交流,創新運營機制,放大業主權益,注重示範帶動。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或者要做旅遊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閒農莊、鄉村振興旅遊規劃、策劃的小夥伴,想要得到免費旅遊規劃設計方案,都可以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和綠道旅遊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