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斷頭臺”的隨想

這兩天閱讀有關法國大革命的書籍。

“斷頭臺”絕不是一個吉利的詞彙,但是追溯到“斷頭臺”的起源,它的出現卻是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

關於“斷頭臺”的隨想

法國大革命時期斷頭臺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處理死刑犯有常規的兩種方法:一種是絞刑,一種是斬首。

在東方國家中也有類似的這兩種死刑方法,但是針對的群體是完全相反的。

在東方,比如我們中國,“身首異處”的斬首是一種很難堪的死法,一般是針對普通平民百姓施行的一種刑罰。

而對於皇室貴族,往往會賜予諸如“白綾三丈”之類的,在這種文化中,絞殺不是一種侮辱。

然而在法國,任務斬首是一種“壯烈”的死法,是專門為皇室貴族設計的。

法國大革命是一道人道主義之光,然而當時貴族斬首時卻存在著一個非常殘酷的現狀:很多時候劊子手不能一刀了結犯人的生命,往往需要砍很多刀才能將犯人斬首。

犯人在腦袋在未完全掉落的那幾秒簡直是生不如死的,這就導致了一種能快速了結犯人生命而來不及體驗到任何痛苦的死刑工具出現——斷頭臺。

其實蓋勒廷(斷頭臺發明者)在提出斷頭臺這個提議之初始是不被人理會的,甚至很多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同情犯人而造出這種機器。

隨著大革命如火如荼的進行,“陪葬者”越來越多,劊子手根本忙不過來,刀也來不及磨,厚鈍的刀口導致著更多的“斬首失利”情況出現。

因為種種“技術問題”’,最後議會才開始投資建造斷頭臺。就這樣,1792年4月斷頭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