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2019年5月8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在宋渠村文化廣場掛牌成立。靖邊文化館副館長李彥鵬、東坑鎮副鎮長王剛、靖邊跑驢藝術家張有萬出席掛牌儀式,宋渠村村委負責人、村民、跑驢愛好者參加授牌儀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儀式上,張有萬攜徒弟為大家先後獻上了陝北二人場子、靖邊跑驢經典作品《探親路上》選段,誇張的形象、風趣的舞姿、滑稽的嬉逗,引發了觀眾的陣陣笑聲和熱情叫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的設立,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了民族優秀文化,活躍了東坑鎮人民文化生活、展示了東坑鎮民眾團結奮進、嚮往美好的良好願望和精神風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靖邊跑驢東坑傳習所落戶宋渠村

靖邊跑驢是流傳在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民俗社火中的一種傳統民間歌舞表演形式,傳說是由“張果老倒騎毛驢”的民間故事創編或明成化年間由藝人姚福根據“跑竹馬”改編而成的。跑驢通常尾隨秧歌隊後即興表演。後經著名藝人張有萬和舞蹈家孟海平加工整理,已成為生活情趣盎然、技術豐富、獨樹一幟的陝北民間舞臺表演藝術。其特點是將“驢”擬人化,表演時傳神、傳情、詼諧、幽默,展現出誘人的民俗文化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

2008年6月14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