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VS李白,如果二選一你更願意讓誰復活?

前段時間,一條“豬腦復活”的新聞刷屏了人們的朋友圈。

這讓人不禁想打開腦洞,假如有一天,人類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復活已經死去的人,那麼代表著人類科學高度的愛因斯坦,和代表著人類文學高度的李白,這兩者之間,你更願意選擇讓誰復活?

愛因斯坦VS李白,如果二選一你更願意讓誰復活?

我仔細想了想,決定還是選愛因斯坦。

人們低估了發現真理的難度,高估了文學創作的難度。認為只要隨著知識不斷積累,發現相對論的人不是愛因斯坦就是愛因斯蛋,而文學是創作完全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李白更有稀缺性。

其實不是這樣的。很多人被“不存在”和“存在”的關係誤導了,認為創造不存在的東西一定比發現存在的東西難。

我記得一篇科幻小說《異星歧途》,講述的是一種外星人,已經強大到可以跨時空旅行了,但連基礎的戰爭武器都沒有,所以當他們來到地球后,因為武器實在太過雞肋而被打敗,而人類依然困在太陽系裡走不出去(大意)。還有羅伯特索耶《平行的世界》三部曲,在文明的進化過程中,科學的發展路徑很有可能不是固定的,我們會走向歧途還是坦途,會認識到一個怎樣的世界,絕對會因為天才的不同而走出完全不同的軌跡。

我們之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是因為我們有太陽,所以我們進化出了視覺系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大部分都基於這個系統的觀察。我們沒辦法利用直覺系統感知到是否具有五維世界的存在,也沒辦法利用聽覺系統來確定宇宙中是否充滿了聲音只是我們無法分辨。

文學創作的前方叫做“無限性”,而科學真理的前方叫做“有限性”,我們能發現的科學知識是相對有限的,給人類100萬年的時間,這個世界會在不同的文明時代湧現出1萬個詩人,李白和杜甫各有千秋,不分高下,但能把四種基本力統一起來的“終極理論”,你發現不了,就是發現不了,你的知識用硬盤裝滿了一整個星球,但可能直到宇宙冷寂你還是發現不了,如今困擾人類的那些問題,將依然從物理基礎上困擾著我們。在事物的本質上,“有限的東西”才是最難得到的。

在人類歷史上,隨著最近一個世紀的科學發展,我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真理,建成了物理大廈,進入了計算機文明,這種速度讓人們下意識以為,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定律,找出那個終極公式,我想說,這是一種時代性錯覺,我們很可能在發現它們之前,就被潛在的大篩選理論篩選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