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近些年來,印度電影格外受到觀眾的喜愛。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滴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這些印度電影大多具有現實主義,還將一些現實話題用幽默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因此得到了熱烈的反響。電影《起跑線》也是這樣一部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

人們常說,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部電影就講述了一對夫妻為了讓女兒能擁有更好的教育,進入名校讀書,不輸在起跑線上而做的努力。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米圖一直為了讓女兒皮雅能夠進入名校,到處諮詢和求人,但丈夫拉吉則覺得沒有必要擠破腦袋讓皮雅在名校讀書。

米圖認為,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好的教育,所以他們才一直是中產階級。只有皮雅能夠接受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而且,名校會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學會英語在印度就意味著能夠提升階級。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因為名校規定,只能接受距離學校三公里之內的學生。拉吉聽了米圖的解釋後,決定搬離以前居住的舊市街,去離名校更近的學區房。然而,他們第一次去幫女兒報名時,因為沒有經驗,排隊的時候排在了末尾,等了很久的時間。

可是,名校並非那麼容易就能成功入讀。它們對於父母的考核同樣十分嚴格,除了學歷、職位、背景等那些外在的事物,他們的談吐思維、穿衣品味等也會納入其中,還需要筆試和麵試兩個部分,可以說是非常嚴格了。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於是,身為中產階級的拉吉和米圖決定假裝上流人士的行為,然而,因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底氣,於是,拉吉在面試和筆試的過程中頻頻出錯,而不懂時尚的米圖則在穿衣搭配方面有著鄉土氣息。他們兩個人在高級的派對上,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一番努力下,拉吉的女兒皮雅還是沒有成功進入名校,而學校拒絕的理由也很直白,他們認為拉吉一家並不是學校想要吸引的上層階級。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這時候,培訓他們的老師告訴拉吉,印度政府現在出臺了政策,規定名校在內的每座學校,都需要有25%的入學名額留給貧困學生。

於是,為了給自己的女兒爭取寶貴的名校入學資格,拉吉夫婦在假裝完上流人士之後,又搬到了貧民窟,開始了他們裝作貧困的生活。在這段時間內,他們結識了一家貧民的鄰居,雖然,很多次他們差點露出馬腳,但都因為貧民鄰居而化險為夷。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拉吉的貧民鄰居和拉吉說,他們一直都身處在下層階級,貧窮就像一種遺傳病一樣,他們沒有任何辦法擺脫。

但是,這位貧窮的父親,依然相信自己孩子能夠依靠現在的貧困政策,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然後改變自己的命運。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然而,這家善良的人卻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過得好運。學校在抽取貧困學生的時候,並沒有抽到他們孩子。但父親卻安慰自己的孩子,他稱學校沒有錄取你,不是你的不幸運,而是學校的不幸運。

不過,拉吉一家卻成功抽到了可以去名校讀書的名額。但是,他們在那個貧困鄰居的影響下,認識到了窮人的不易,而貧困的父親發現了拉吉一家的謊言後,並沒有狠下心去揭發他們,只是默默地離開。拉吉則醒悟了過來,出資改善了鄰居兒子所上學的公立學校,希望能夠以此來補償他們一家人。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後來,拉吉帶著那些公立學校的孩子,來到了名校,並讓他們在臺上表演。他還在表演後,進行了一段十分誠懇又飽有深意的演講,可現實終究是現實,他的那一番話並沒有打動任何人,那些所謂的上層階級依舊我行我素地生活著。

為了讓孩子能夠就讀私立學校,這對父母不惜偽裝成貧民窟的窮人

《起跑線》這部電影主要描寫了關於印度的教育現狀,也反映了一些關於印度的社會現象。而這其中,隱藏的那些教育和人生的問題,依然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生來就不是生活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人的未來往往是由很多事情共同決定的。但是,我們依舊要相信,有些事情還是可以依靠我們的努力去改變,只要我們勇敢去奮鬥,不斷地努力,就能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

同時,我認為,除了對孩子的教育以外,我們也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思想和品德發展。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才能讓孩子做出很多正確的決定,也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所謂的起跑線,難道只是所謂的學區房、名校、物質條件嗎?

我認為,這些所謂的外在事物或許是起跑線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和思想,這才是最重要的起跑線。

只有學會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教會孩子做人的準則,才能讓孩子成為真正優秀的、人品兼優的人才,這遠比給予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