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向的自我——徐濤

這個清朝人竟發過《Nature》,造了中國第一艘軍艦,建了中國第一個科技學校,連你背過的化學元素週期表,都是他翻譯命名的。此人姓徐名壽,號雪村,1818年出生在江蘇無錫。這孩子自小聰穎,不僅喜歡工藝製作,還諸子百家啥都看,常常發表一些獨到見解,四鄰五舍見了就誇。沒想到的是,這個所有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科考卻失利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上。

在那個科考作為唯一上升通道的時代,他居然就那麼硬生生放棄了科舉做官,轉而研究經世致用之學。四書五經氾濫,也沒有很多可以看的書啊,同樣看《詩經》《春秋》《漢書》等,別人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看故事,他居然看山川、物產、地理變遷,還有數學、天文曆法、物理、音律、醫學等,只要他覺得有用,就無所不看。

真正帶他走上人生巔峰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他對樂器的研究,心靈手巧的他會做好多種古代樂器。有一次,他在縣城幫人修理七絃琴,作為一個博覽群書之人,他手法美妙,談吐優雅。人群中一雙眼睛掃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清代舉人華翼綸,在給兒子找玩伴,徐壽就跟著去了,他比華蘅芳大15歲,沒想到的是,二人一見面就覺相見恨晚,在茫茫大清朝終於有一個可以談論科學技術的人了。

到上海的時候,一本書出現在了二人眼前,二人當即像著了魔一樣路都走不動了,這本書叫《博物新編》。這是近代西方科技輸入中國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無所不包。

那時,正值鴉片戰爭失敗,閉關鎖國幾百年的大清慌了。洋務派說:我們要師夷長技以制夷,要開工廠辦學堂。要知道,官員們都是從八股文中脫穎而出的人,哪裡有人懂西洋技術。這時大家一致想到了徐壽,1861年,曾國藩開設了安慶內軍械所,次年3月,徐壽、華蘅芳、徐壽兒子徐建寅等進入軍械所工作。不久,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成立,徐壽任總管,他請來英國傳教士傅蘭雅、偉烈亞力,叫上鐵哥們華蘅芳和兒子徐建寅等懂西學的人,一起翻譯科技著作。

他共翻譯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學著作6部63卷,《化學鑑原》《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把西方近代化學引入中國,為近代中國帶來第一批化學教材。最重要的是化學元素週期表。那時的中國壓根沒有化學,化學元素、化學術語幾乎都沒有從羅馬音到漢字,徐壽花費了大量心血去翻譯,還造出了很多新字,一直沿用至今為了充分傳播近代科學知識,徐壽和傅蘭雅還去成立了個學校。1874年上海格致書院成立,礦物、電務、測繪、工程、汽機、製造等專業相繼開設。

與此同時,徐壽還籌辦了我國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彙編》,他在期刊上發表了諸多文章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證律呂說》,糾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還登上了國際頂級期《Nature》。這是我國第一篇發表在《Nature》的文章,震驚了整個《Nature》編輯部。

1884年,徐壽在他親手創建的學校病逝了。在那個苦讀四書五經的時代裡,在那個通過科考光耀門楣的社會里,徐壽顯得格格不入。他似乎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人,一肩扛起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撐起了中國近代軍工業的半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