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名利方顯自在

放下名利方顯自在

名韁利鎖,總墮世情

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從內心根除,即使看似輕視榮華富貴,甘願簞食瓢飲那樣清苦,仍然無法逃避名利的誘惑;受外界的影響而不從內心加以化解,雖然恩澤世人利及萬世,終究是多餘的伎倆
名韁利鎖,常常將人牽絆於塵世的羅網。人若沒有一點超脫的胸懷,無論如何擺脫不了它的束縛。縱觀古今,很多失意的政客在隱退後流連山水,居於林泉,不過是以退為進的手段。一旦時局有所變化,有利於自己,便會圖謀東山再起。因此,面對名利要有點淡泊情懷,才不至於陷入世俗的窠臼。否則,縱然自己標榜清高,仍是世間名利客。即便有所作為,也流於浮淺難為民眾造福。
放下名利方顯自在

心地光明,從不闇昧

心地光明,即使身處暗室,也如頭頂青天;念頭闇昧,即使青天白日,也會遇見陰森的厲鬼。
人們常用“不欺暗室”這個詞來形容良好的品行。《南史,阮長之傳》有“一生不侮暗室”句,說明了其人的光明磊落,一輩子也沒做過見不得人的事。俗話說“人心難測,各如其面 個人的內心如果是善,是磊落,就會看見光明,看見美好;相反,一個人的內心如果闇昧,就只會看見邪惡。總而言之,人要力求向善,而不可陷於惡的泥淖。即便立身於黑暗世界,也要找尋到一點積極的意義。切善惡美醜都存在一念間,從內心產生,所以“歌仔戲裡的愧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惡鬼”。
放下名利方顯自在

無名無為,歡樂最真

世人只知擁有名譽和官位是快樂的事,卻不知沒有名譽和官位才是真正的快樂。世人只知挨餓受凍是痛苦的事,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而精神空虛的人更痛苦。
《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其中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相很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這是對世人貪求富貴功名的極大諷刺。人們總是認為物質上的佔有,必然會造就幸福的人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俗話說“無官一身輕”,這句話很有道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肯諂顏事權貴,在田園之中尋得生之樂趣,可見,擺脫了名譽和官位的束縛,才會懂得人生的閒情逸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