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的避險功能要強於黃金嗎?你怎麼看?

投資君


日元和黃金都有避險功能。但是日元的避險是由短期的市場交易帶來的,中長期來看,能夠根本上起到避險作用的還是黃金。

黃金的避險功能我就不說了,畢竟是世界公認硬通貨。

而日元的避險功能,是因為其國內長期實行低利率,世界上的投機客們會從市場上借來便宜的日元投資到收益更高的地方。

當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時候,投機客們都會收回投資,同時換回日元歸還當初的借款,這時候會出現短期日元需求上升,推動日元上漲。

所以本質上日元的避險功能是市場交易行為帶來的。

如果日元突然宣佈加息到3%,或者這次市場波動就是源自日本經濟體本身,日元也就起不到避險功效了。




這個小老大


從避險功能來看日元無法於黃金比 原因其實很簡單 黃金是需要開採的稀有貴金屬 理論上來講貴金屬的儲量是有限的,而日元只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任何時候只要印刷機一開就可以無限量的製造出來。就憑這點日元無法於黃金相提並論。避險買日元還不如買我們自己的人民幣呢![呲牙]



Steven金融花園


從歷史上看,日元和黃金都是屬於避險資產,市場風險上升的時候黃金價格還有日元匯率都會上升。

但今天以及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與歷史上,還有傳統上相反的走勢:也就是說在日元匯率貶值的時候,黃金價格仍然上漲這種異常的走勢。

對此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就是要麼黃金錯了,要麼日元錯了。另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整個的金融環境正在發生十幾年未見的根本性的變化。

這種兩種解釋方式,究竟哪一種是對的呢?現在還很難下結論。但是黃金和日元走勢異常本身對於投資者來說來說,就已經是敲響了一個足夠響的警鐘,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第一種解釋。

在第一種解釋中,日元還有黃金有一個的走勢可能是錯誤的,現在整個市場的消息面的混亂和矛盾可能是造成日元黃金走勢偏離的一個重要原因。

整個消息面在很多方面上都處在打架的狀態。比方說國內大批量的企業開始陸續復工,確診數量持續下降,這本身是一個對全球經濟利好的消息,但是全球股市卻沒有什麼反應;今天在《環球時報》稱蘋果的銷量預計不佳,估計一二月份同比會下降50%左右時,美股反而暴跌。一方面是國內的情況轉好開始復工,另一方面又是日本,甚至還有韓國的病例數上升。整個市場現在瀰漫在一迷霧當中。

在不確定性上升看不清前方的時候,黃金確實是最佳的選項,而這一次日元匯率之所以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主要是因為不僅僅是日本的供應鏈,就連日本國土本身的生產能力,可能都會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

而一國的貨幣的幣值是跟它本身的財富存量還有生產能力掛鉤的,在目前的情況下,日本的生產能力會受到影響,並遭到質疑,因此其幣值在這種不確定性下,特別是日本本身的不確定性,日本經濟不確定的情況的籠罩之下出現貶值,而不是避險性的升值是可以理解的。

那關於第二種解釋,整個金融環境發生了十幾年未見的根本性變革,又是指什麼呢?這可能要從日元本身的基本面來說起。在過去,做空日債曾被認為是寡婦製造者,因為交易員對於日本債務擴張還有利率之間的關係有著長達十幾年“誤解”:交易員最初認為隨著日本的債務越來越重,其國債收益率必然上升,既然繼而讓日債價格出現大幅的下跌。但事實證明日本因為大多數的國債是由自己持有,且貨幣發行權不像歐盟一些國家是掌握在他人手上,日本自己擁有較自主的貨幣發行權,這導致交易員們做空日債的夢想遲遲無法實現。

但是日本的債務是不可能無限擴張下去的。在外部環境變化的刺激下,可能會來到被永續推遲的總清算的時間節點。因為整個的日本央行的貨幣擴張已經將全國近50%的股票,變成了央行的資產;每年約20%的政府預算,即便是在利率接近零的情況下,都變成了應付國債利息。

在外部環境的壓力下,日本的貨幣政策是否已經走向了極限?也變成了懸在市場心頭的一大疑問。在這種情況下法幣,特別是日元,儘管在過去被普遍認為是避險資產,但是在日本本身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日元法幣目前看來也開始遭到市場拋棄。而唯有自然產生的黃金,仍牢牢佔據著避險之王的寶座。


神股魚


黃金是貨幣之王,沒有任何一種紙幣能與之匹敵


天地靈根


黃金是自然屬性,紙幣從根本上說人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