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本週,微博話題#最糟糕的育兒建議#再次引爆家庭教育話題,參與討論擔任普遍認為在中國的許多家庭中,很容易聽到一些話“我和你爸都是為了你才在一起的,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早離婚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偷看日記偷看聊天記錄是為了瞭解你”...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無形的傷人“武器”,嚴重影響孩子成長成才。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發生在安徽蚌埠的一起社會新聞也同樣引人深思:一女子因兒子成績未能考進理想學校,爬到樓頂欲輕生,即使兒子跪地哭勸也無用。經民警苦勸近一小時,女子才放棄輕生念頭。但是這種行為除了懲罰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什麼意義呢?

到底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三個兒子考上斯坦福的教育博士陳美玲,給了父母們十個建議: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一,不要和別的孩子比較。比較本身可以轉化成自省能力和動力,但大多數父母在教育中的“比較”會適得其反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對孩子的不相信,傳遞給孩子十分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別人家的孩子也有好有壞,有先天條件,有後天努力,自己的孩子也一樣,發現孩子的潛質加以引導,才是重要的。

二、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陳博士認為,物質獎勵只會給孩子帶來短暫的歡愉,一個玩具玩一段時間就會厭棄,可如果把獎勵換成“給媽媽化妝”、“和父母一起旅行”等等會更有意義。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三、不要制定每天時刻表。不要規定寫完作業才能玩,也不要規定幾點幾點做什麼。玩物不一定喪志,玩中也可以學習,學習間隙也可以玩,讓他們通過興趣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會事半功倍。

四、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後,發現孩子上課不好好聽講,課上課下不同教師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另外報課外班的費用不菲,很多父母砸鍋賣鐵期望特別高,但往往收效甚微,還給了孩子壓力。攢一年的錢夠一家人去全世界各地旅行了,那樣更容易讓孩子學習到課外知識。

五、不要替孩子做選擇。陳博士認為,懂得做選擇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素質能力,應該鼓勵他們從小就自己做選擇,選擇的結果也讓他們自己承擔,這樣同時也教會了他們責任感。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六、不極端反對高中談戀愛。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實際情況而定,不極端反對,其實戀愛會讓孩子學會如何愛護家人,但是如果要先教會他們不傷害別人和自己,對別人負責任。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七、不要打罵孩子。打罵孩子,孩子的屈服都是短暫的,可能是不走心的,不會真的明白利害關係。關鍵在於把事情的道理講明白。

八、不要對孩子撒謊。經常給孩子承諾但是沒有兌現,會容易養成孩子懷疑,不相信人的性格,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很孤獨。

九、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多幾分鐘都是禮物。

十、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陳博士溫暖地講述了兒子在她做菜的時候走過來問她,媽媽為什麼天是藍色的,她說我不會和他說你等一下,我會關上火,然後蹲下來跟他說,這個問題問的真好,我們一會一起去找下答案好麼?

想把孩子送進名校, 當虎媽絕不是唯一選擇

卓訓教育認為,父母內心力量才是孩子成才的根源,極端的教育除了壓力什麼也給不了,只有父母真心去愛孩子,他們才能優秀!每一位卓越的孩子背後都有中國好家長的加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