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時期,朱元璋建設明朝後期,計劃實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明朝軍隊戰鬥力是怎樣的?一是今人對明朝歷史的話題性。一直延續到崇禎帝時期,還是會如此。到了明朝末年,第一個攻入到京城的人不是八旗軍,變成了李自成。

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歷史上明朝是唯一不割地賠款、不納貢稱臣,其次就是沒有做過公主和親的窩囊事,由此明朝成為了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明末,從陝北爆發的農民起義席捲全國,明軍節節敗退,崇禎16年(1643年),李自成攻佔西安,穩定局勢後,繼續揮師北上,連克延綏鎮的延安衛和綏德衛。

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同年十一月,李自成"戎馬萬匹,旌旗數十里"回米脂祭墓,斬殺了掘其祖先墳墓的艾詔和賀時雨。這一點連漢朝都沒有做到,漢朝曾經出現了嚴重的和親,為的就是躲避匈奴。可是一個城池卻是一個例外。這個城池就是江陰,在這裡發生了明朝最為悲壯的守城戰。

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崇禎帝朱由檢自殺之後,大部分明朝的官員以及百姓都選擇了投降,可是江陰這個地方是個例外。後來這些百姓迎來的就是清軍的24萬鐵騎。江陰守城的時間達到了81日,也就是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戰役正式打響前,先來了解一下即將遭受戰火摧殘的榆林城。

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明成化9年,延綏鎮巡撫餘子俊將鎮治所由綏德遷至榆林衛以後,出於戰時的需要,在明成化22年、弘治5年、正德10年先後三次對榆林城進行修拓,史稱"三拓榆陽"。 戰爭造成了城內死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傷七萬五千餘人。即使是在江陰被攻破之後,閻應元被俘虜,可是他誓死不向清廷貝勒下跪。完全淪陷之後,榆林城內並沒有發生史書中所謂的屠城,至少未屠殺城內居民。

明末悲壯守城戰:血戰流寇和滿清,10萬百姓對抗24萬鐵騎堅守81日

李過任命原明降將權將軍王俍智與節度使周士奇鎮守榆林。隨後閻應元說到了殘忍的反擊,租後的他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結束一生。城陷的後期,守城將領很多都是戰死或自殺的可能。不過也有例外,守城主帥尤世威的弟弟尤世祿,這個一生之前七任總兵,參加指揮寧錦大捷的明朝主將選擇了屈辱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