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揭祕: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不管大家讀沒讀過金庸、古龍的武俠著作,也不管大家是否瞭解古代江湖的風雲逸事,但只要一提起“功夫”,大家就總會想起“少林”。

功夫一詞在兩百年前就被法國到中國來的傳教士傳到歐洲,但是它未普及於歐美。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李小龍的功夫片播放,及由香港著名詠春拳師梁挺將《梁挺詠春》發揚遍及至全球60多個國家,“功夫”一詞才逐漸被傳播開來。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而上世紀80年代初,電影《少林寺》的橫空出世,不但在大江南北掀起了武術熱,也使少林寺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國內外的一代年輕人,受電影影響去嵩山少林寺拜師學武的,更是絡繹不絕,使“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廣為流傳。

在少林功夫的代表中,“十八銅人”大概是人們所知的最有名的“少林武僧”。但其實,他們只存在於傳說之中,他們的原型,是佛教中有名的十八位尊者——十八羅漢。“十八銅人”所引以為傲的武功,則正是舉世聞名的少林功夫。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武功派系,少林有著中國傳統功夫共有的特徵,比如歷史悠久、派系內以師徒製為方式代代相傳……但少林功夫又有很多不同,這些不同是因為它出自少林。也正是它的這些特質,讓其在中國功夫界中佔有一席之地。

“少林功夫”,重點不在“功夫”,而在“少林”。“少林”,專指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故而修建在此的寺廟被命名為“少林寺”。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而“少林功夫”,則是指“在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佛教信仰為基礎,充分體現佛教禪宗智慧,並以少林寺僧人修習的武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文化體系。”

這一官方描述,其實就為我們很清晰地展現出了少林功夫的幾大特質。由於出自佛門,少林功夫是“佛教化”的。它不同於江湖中的一般“門派”或“拳種”,是一種特殊的武術技藝。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少林功夫的傳習者,不是流竄於江湖的亡命之徒,也不是出生於武功世家的子弟,而是少林寺的僧人。

這些僧人是為了習禪而練習武術的。他們只有在得到師父的認可後,才能成為法脈的繼承人,並獲得“法卷“來證明他們通過這一途徑進行了有效的修行。因而少林寺的僧人,不同於“僧兵“。

一般僧兵是寺廟供養的武裝力量,僧兵的任務是保障寺廟安全。而對於少林寺的僧人們來說,武術是一種修行途徑,而非以暴制暴的手段。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少林功夫也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和理論體系。不過,這一體系,是以佛教信仰和禪宗智慧為內涵的。換而言之,少林功夫體現的是佛教文化。

也許會有朋友覺得很詫異,一向以慈悲為懷,不熱衷於殺生的佛教文化,怎麼會和打打殺殺的武功融為一體呢?事實上,少林還真的做到了。因為修行者首先是佛教文化的信仰者,所以修行者認為其功夫來源於心中信仰的主神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和力量信仰主神緊那羅王。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談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菩提達摩。菩提達摩通稱達摩,南天竺人,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於南北朝宋末至中國傳法,因與南朝梁武帝信念不合,便來到北方弘揚佛法。

達摩祖師一路北上傳道,於北魏孝昌三年到達少林寺。在五乳峰一石洞中面壁參禪,“入定坐禪,開定打拳”整整9年,開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中國禪宗,並留下“易筋”和“洗髓”兩部真經及少林功夫雛形“五行拳”。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達摩創功後,便一直在寺內傳承,極少外傳,並經由歷代僧人的傳承和不斷的完善,最終形成了當代的少林功夫體系。歷代僧人們也在一靜一動中探求“天人合一”,追求洞徹人生。

如今,談起少林功夫,大家第一反應想到的可能是一群持刀擎棒的僧人,是少林七十二絕技、少林拳術、少林棍術等等武術招式。但實際上,真正的少林功夫,並不僅僅是這些拳法、棍法、劍法等“外功”,還包含了難以接觸、更為奧妙的“內功”。


重磅揭秘:少林功夫為何雄霸天下?


俗話說“寧教十套拳,不教一套功。”這裡的“功”,便是指性命雙修的“內功”。

隨著冷兵器時代的遠去,少林功夫也逐漸退出武裝領域。現在的少林功夫,除了文化傳承的作用,也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在健體、修行、審美和增進民族認同感上,少林功夫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