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老庫房

6月15日下午,在池州國潤茶業茶葉自營旗艦店裡品茶時,牆上掛著的一張照片吸引了我:“你們祁紅,世界有名”,配圖是鄧公。

當時我是第一次知道鄧公對祁紅的這句評價。我後來翻查資料,知道這是1979年7月中旬,鄧公遊黃山,接見時任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負責人時說的。當時鄧公還對祁紅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因為太座在馬連道開了一個小茶坊養家餬口,我近水樓臺,也常喝一些紅茶,主要是正山小種,金駿眉,滇紅等。祁紅,在我到池州之前,不知何故,我一直沒有喝過,即使過訪安徽多次,也喝綠茶。

但是,我最早知道紅茶,卻是祁紅。我上中學時,地理教科書上即有“祁紅屯綠”之稱,亦即安徽茶葉中,祁門的紅茶屯溪的綠茶最是有名。當我告訴在池州國潤茶業公司做項目的朋友虎妞時,她吃了一驚,她沒想到我上中學的地理課本上竟然有“祁紅”記載,於是,立即上網買了本1980年代的舊地理教材。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在茶廠虎妞的辦公室

如果不是虎妞到池州國潤茶業,我也不知道,池州竟然產祁紅!雖然家人經銷茶葉,我卻是甩手掌櫃,只喝不管,所以也就不瞭解茶葉的行情。昆明茶業行業協會的劉益成會長曾委婉批評過我。當然,我後來也跟國潤茶業的殷天霽總開玩笑說,這也要怪他們傳播不夠——初次相識的殷總不以為忤,反而笑著跟我說,他過去常看南風窗和三聯生活週刊,國潤做茶葉廣告時最想投這兩家雜誌,後來他投了三聯生活週刊。

當然,我不瞭解,也不能完全怪我。畢竟,隔行如隔山,像酒,我肯定不會搞錯。

虎妞到池州和國潤茶業合作項目時,一再邀請我赴池州,告訴我,池州非常值得去看看。在失約幾次後,6月,我恰好到安徽,時間上也能排開,於是拐道池州。

我是知道池州的,池州是千載詩文地,是昭明太子封邑。昭明太子出生地南蘭陵武進,是我故鄉,昭明太子在池州,讀書編纂了功在千秋的《文選》;前有昭明太子,後有李白杜牧蘇軾等在池州對著江河吟誦,像李白的《秋浦歌》等等,也是傳頌不衰。

國潤茶業的廠區,豎著多塊牌子,每一塊牌子上,都刻著由本廠員工從古人歌詠池州的詩文中挑選出的詩句。不過,我和殷總討論過,不知何故,這些寫池州詩句,多離愁憂傷。

文人到池州,喜留詩文,我想,除了昭明太子文物舊邦,以及池州乃江河交匯的行驛,易讓人生離愁感懷外,或許,也與池州自古產茶有關吧——“詩清都為飲茶多”,南宋永嘉四靈之一的徐璣在送給另一位四靈徐照詩中這樣寫過。

我知道池州產祁紅,首先是因為虎妞。因為虎妞的工作,我知道了祁紅核心產區不僅有安徽省祁門,還有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不過,白居易時的浮樑池州一帶,應該還是產綠茶,而祁紅則是從寧紅學來的手藝,時間已經比較晚了,目前公認的祁紅創制時間大約是1875年。

虎妞從武夷山過來池州,接手整理編纂國潤茶業的歷史檔案等工作,如今因為工作關係,在池州的時間,比在北京多多了。

我到過許多酒廠,但從未到過一家茶廠;我參觀過茶山,看過人們手工炒青,卻也沒進過真正的茶葉生產車間。託虎妞的福,6月15日,我第一次隨著國潤茶業的殷總,進了池州國潤茶業的大門。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虎妞做的標本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揀茶室的歷史材料

週末,廠裡很安靜,初一打眼,兩排玉蘭樹背後的廠區建築,樸實傳統。辦公樓下的狹小簡樸的大堂牆上,掛著虎妞來後自己採集製作的植物和昆蟲標本,讓樸實的牆壁突然時尚生動起來。這是一種向徵,你隱約可以想到,這個生產茶葉的有些古舊的安靜的廠裡,湧動著一種新的衝動,擁抱新生活新世界的衝動。

虎妞的辦公室裡,堆放著各種整理過的國潤茶業的歷史檔案,以及一些茶具等。在樓上的檔案室裡,殷總和虎妞帶我參觀了工廠的檔案室,各種檔案歷史資料,竟然保存得如此完整。我沒想到,在池州,這個非常小的城市裡,一個茶葉廠,竟然能將自己的歷史守護得如此完整!這是國潤茶業的用心,也是福氣。

國潤茶業前身始建於1951年,選址在當時池州地勢最高處,登上辦公樓的樓頂,可以遙望遠處的池口,亦即秋浦河匯入長江處。

1949年鼎革之後,國家重組祁紅生產,組建了三大祁紅生產廠:祁門茶廠、貴池茶廠、東至茶廠,其中,貴池茶廠成立之初公私合營了堯渡街茶號和同春茶號等祁紅老茶號,其中堯渡街茶號更是祁紅創始人之一餘干臣所創建,主要承擔出口祁紅的生產。1983年之前,祁紅主要有這三個大廠生產。後來,祁門茶廠及東至茶廠相繼關停,而貴池茶廠經歷艱難歲月後整體改製為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並沿用了潤思商標,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如今,潤思祁紅已經成為祁紅的代表產品,國潤茶業廠區不高的樓頂上,就矗著潤思祁紅的大廣告牌:“68年,潤思祁紅,匠心永傳承”。從1951年建廠至2019年,正好68年,這廣告語,對自己的產品的來路、立身和去處作了明確的宣示。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廠區局部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陪我們參觀的製茶大師汪松柏老師

我們在國潤茶業殷總和製茶大師也是國潤副總汪松柏先生陪同下參觀了國潤的茶葉車間,實際上也是茶葉生產的不同工序流程,儘管,那天遇到梅雨季生產調整,車間裡沒有人。

潤思茶廠最有特色的建築,就是1951年建廠時按照蘇聯設計師的圖紙開始建造的茶葉庫房和老機房。

庫房是用灰磚和紅磚平砌而造,外面出了色澤顯示出像歷史建築之外,其貌不揚。雖是上午,初夏室外驕陽猛烈,但跨過高高的門檻,踏進庫房,涼意襲身,空曠高大的空間裡,沒有空調,甚至沒有電扇,竟然感覺不到夏天。瀰漫在這空落落空間的,是濃郁的茶香。“這就是祁紅的茶香”。虎妞說。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高大的庫房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庫房的品評臺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地秤

這個空曠高大的房子,當年主要是用來交貨評級的,有地秤,有品茶臺——這鐵鑄的品茶臺設計頗有巧思,茶杯放置臺上,水順著管道滴下,直接進了下水道,與今日品茶臺通常下面是廢水桶全然不同。為防火,整個車間沒有照明系統,靠傳統的明瓦採光——我們在裡邊時並不覺得暗淡,尤其是品茶臺上方,專門一大片明瓦,為的就是為品茶評級時提察顏觀色的光亮。

殷總打開庫房邊上的一扇木門,竟然別有洞天,裡邊堆放著茶葉包,是真正的庫房,茶香味更濃。

這個庫房才是真正的收進茶葉的庫房,外室評級過秤,然後入庫。與外室建築不同之處在於,它有著厚厚的地板,即使是牆上,也用木板做了5公分的隔絕空心牆,為的是防潮,也有利於紅茶的後續存放。趴在木牆面上,已經聞不到原木的味道,只有茶香味,祁紅的香味滲透了牆木。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用木頭包裹了祁紅庫房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機加工車間,立柱還是排水系統

出門,邊上是機加工車間,外牆摸著黃色的塗料。進入,空間更高大,寬敞,明亮。一排排略顯老舊的機器整齊排列,當年,這裡是貴池茶廠的加工車間,承擔了祁紅出口的主要拼配生產工作。汪松柏先生和大學畢業後的殷天霽,當年都曾在這個車間工作過。

一直認為蘇聯人的設計粗放蠢笨,但殷總告訴我們,他在這個車間工作時,發現當年蘇聯人的工業設計挺講科學和效率,至今仍然不差。

在車間裡,殷總排著我們邊上的粗大的立柱,問我和同行的窯哥,是否知道這立柱的功效時,我和窯哥有些驚訝,柱子的功能不就是支撐麼。

汪先生笑著說,既然問了,肯定有其他功能,你們應該能猜到。

但我和窯哥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殷總笑著說,你們看上面窗戶設計,是齒形,擋不住水的。茶葉怕雨水,下雨時這水走不了要流進車間怎麼辦?它們從屋簷處並引導流進了這柱子,這柱子是空心的,下面直接流進下水道!

我和窯哥恍然。別說,這設計還真是別具匠心。這麼些年,這個簡單的設計,一直確保著這座池州早年最先進的工業文明車間的生產,而且,至今,下水道沒有發生過一次堵塞!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烘焙車間的烘爐

從機加工車間出來,邊上是烘焙車間,裡邊的許多工具,匾、篩子我都熟悉,但是,在我家,這些器具主要是用來曬稻麥豆類,而在這裡,主要用於炒茶烘焙時存放茶葉。這裡還有看起來很土很老舊的地爐,是用來烘焙茶葉用的。我初以為廢棄不用,其實,人家現在還擔綱著主力,只不過我去參觀時,正好也是它們的休整時,時機不對而已。

從車間出來,在一個建有亭子的空間兩側,是兩棟兩層小樓,這裡原來是揀茶車間。殷總笑著讓我們猜猜這兩棟兩層小樓,過去大概會有多少人在這裡揀茶,我猜是200多人。殷總笑著說,超過一千人!

進入邊上一層的揀茶車間,現在局部已改成了擺放茶葉樣品和品茶的地方,但大部分基本上還是過去的陳設:面對面的工作臺,頭頂上是日光燈和吊扇——如今日光燈壞了都不好換。看到這樣的工作臺,就會明白,殷總說超過一千人在此揀茶所言非虛。邊上的櫃子裡,玻璃下放著當年揀茶工的證件、服裝、工作記錄,甚至,還有學生的作業本——當年揀茶最忙的時候,學生也來幫忙揀茶,按今天的說法,就是勤工助學,休息時拿出作業本做作業。畢竟,時令耽誤不得。

“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揀茶車間

坐在如今有電扇吹著涼風的揀茶車間,品味著泡好的潤思紅茶,看著這密密麻麻的工作臺,我眼前似乎閃過當年的場景,春季,茶葉下來時,滿車間穿著白圍裙的女工,面對面,背對背,坐在工作臺邊,飛快地挑揀著茶葉,偶爾,或許還可以看見戴著紅領巾的小姑娘,也穿著白圍裙,趴在桌子上挑著茶.......

梅堯臣《南有嘉茗賦》所云,其實就是寫實:“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取之由一葉而至一掬,輸之若百穀之赴巨溟。”

“華夷蠻貊,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不時啜而不寧。”當梅堯臣寫下這句話的時候,他並沒有能想到,後世之中國茶葉,最終在世界上掀起了滔天巨浪,這巨浪,成就了若干新興的國家——比如北美殖民地由此而走向獨立併成為一個新興的強國,卻也最終吞沒了中國大地上最後一個王朝。

直到今天,茶葉,尤其紅茶還是許多外國人日常生活的標配。這也是鄧公當年所言“你們祁紅,世界有名。”不過,如今的國潤茶業,與過去主要做出口不同,如今出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高檔茶葉多為內銷了。

我不懂做茶,但我私下跟虎妞聊到,手工製茶只是一種傳統工藝,這種傳統工藝早晚會出現斷檔,它的產品只能提供給少數人享用。標準化生產,無論是安全衛生還是品質的穩定性,更不用說產量,是手工製作所無法抵達的。茶廠和酒廠一樣,現代化標準化才是出路。其實,國潤茶業加工車間自建設起就用的也是機器啊。這一點,恐怕得引起更多重視。

“寒夜客來茶當酒”,不是茶當酒,而是茶解酒。我在池州初品紅茶,即以酒鬼心態與殷總言,這茶,酒後飲,解酒。殷總笑言:喝酒前飲,更好。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且待春水半壕,再作秋浦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