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莫名”被裁 勞動者該如何維權?

臨近退休卻遭辭退、不主動辭職就調離崗位、員工保險受益人竟是公司......疫情期間,不少用人單位企圖通過裁員來減少支出,殊不知已經觸碰了法律紅線。近日,中安在線記者採訪了北京中銀(合肥)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珏,以案說法,為勞動者維權支招。


疫情期間“莫名”被裁 勞動者該如何維權?


案例一、還有一年退休,卻被辭退了


基本案情:王先生59歲,在A公司工作已有十五年。某日,由於工資發放問題,王先生與公司領導發生激烈爭吵。次日,王先生來上班,單位人事部門工作人員口頭告知,他已經被辭職。單位不給任何書面辭退通知。王先生該如何維權?


律師說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關係的解除分為協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三種。協商解除是在雙方均無過錯的前提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關係。約定解除是針對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方對勞動合同履行約定了具體明確的期限。法定解除分為勞動者行使法定解除權(用人單位存在過錯)和用人單位行使法定解除權(勞動者存在過錯),只有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企業制度,給企業造成損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情況下,用人單位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從王先生的情況來看,用人單位的行為顯屬違法。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王先生可以先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勞動合同未到期或者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以主張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如果不能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可以主張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標準即雙倍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標準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另外,用人單位系口頭告知,未出具書面勞動關係解除證明,王先生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出具書面勞動關係解除證明,向當地社保部門申領失業金。


案例二、40歲以上女導購不主動辭職,面臨調崗


基本案情:王女士今年40歲,在一家商場做導購5年。最近由於商場生意不好,公司人事部門通知40歲以上的女員工主動離職,否則會被調崗(調到偏遠地區或者外地)。王女士發現,在她跟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確實有一條約定了單位可以隨時調動員工到其他工作地點,如果員工不同意,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王女士同意解除勞動合同,要求單位出具書面辭退通知或證明卻遭到拒絕,這樣,她即使離職也領取不了失業金。王女士該如何維權?


律師說法:如果用人單位跟勞動者對就業工作地點有約定,這個約定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但用人單位在適用這一條款時並不是隨意的,其適用有兩點要求:第一,調崗是否合理,如,王女士之前的工作崗位因客觀原因全部取消,不能從事原崗位了,只能重新安排其他崗位,這個時候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且無需支付經濟補償;第二,是否屬於經營狀況的變化需要調崗,如,雙方約定的工作地點及崗位不具體,但因公司經營情況發生變化,或者公司有實際需要給勞動者調動工作地點和崗位,公司可以調崗,如果勞動者不服從,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如果不屬於這種情況,則屬於一種變相辭退,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主張賠償金。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勞動合同中約定了調崗條款,勞動者想要主張調崗的不合理性,需要取證,否則很難索要賠償。


王女士在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關係時一定要注意證據的保留,離職時要辦理離職交接手續。如果先行離職,再要求用人單位出具書面勞動關係解除證明,很容易被用人單位說是勞動者自己離開,陷入被動局面。當然,如果用人單位拒不出具書面勞動關係解除證明,勞動者是可以向勞動仲裁委主張權利的。


案例三、快遞小哥受傷單位只買了僱主責任險


基本案情:方先生是一家快遞公司的業務員,風裡來雨裡去,去年因車禍受傷。受傷後,經過幾番交涉,已經被評定為工傷。但是,交涉過程中,方先生髮現,單位每月從他賬戶里扣錢購買了僱主責任險,受益主體是單位,並未購買社保。他想知道,保險公司的賠償可否直接賠償給他?此外,受傷後,工傷工資也一直未發放,該怎麼維權?


律師說法:首先,用人單位扣勞動者工資來繳納僱主責任保險是不合法的,勞動者可以要求其返還;其次,僱主責任保險和社會保險是不同的,用人單位購買了僱主責任保險不能免除為勞動者繳納社保的義務;再者,方先生因工受傷,無論用人單位是否購買社保,應當先申請工傷認定,認定工傷後,再做勞動能力等級鑑定;確定工傷級別後,可與用人單位協商工傷賠償金額或者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工傷賠償,工傷賠償中包含停工留薪期工資,即受傷後的收入,但這個收入是有金額、期限(根據工傷等級)的限制。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購買的僱主責任險,受益人是用人單位,也是由用人單位向保險公司進行申報並領取保險金,保險公司按照法律規定只能支付給用人單位保險金。在實踐中,雙方可以協商,由用人單位領取了保險金後支付給勞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