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市與股市的10大區別

自從3.12暴跌讓所有人震懾後,大家越來越熱衷將幣市與股市進行比較,甚至會把股市的漲跌作為判斷幣市走勢的一個依據。比如很多圈內的媒體現在快訊也開始推送美股三大股指的行情。究其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再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所有風險資產都協同下跌了,而並非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實質上的聯繫。


今天小號君帶大家全面瞭解幣市與股市之間,到底有多大區別。

在對比各自的特點之前,我們首先要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大小有個清晰的概念,因此小號君拿美股市場的其中一隻股票來作為參照:

幣市與股市的10大區別

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還不及微軟一支股票總市值的1/3,如果全球股市是無邊無際的大海,那加密貨幣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如果大家對它的大小有了概念,就會發現為何宏觀市場一點風浪就能引起幣市的震盪,以及為何有時候震盪又幾乎不會傳導到某個幣的漲跌上......


那麼接著我們來說幣市的10大特點。


1.交易時間:7*24h


美股交易時間段是:週一到週五,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30-下午4:00,午間不休市。 相當於北京時間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當美國採用夏令時的時候,對應的交易時間段相當於北京時間晚上9:30至次日凌晨4:00。 ),週末休市,可交易時間一共是5*6.5h。


A股的交易時間為每週一到週五上午時段9:30-11:30,下午時段13:00-15:00,5*4h。


無論A股還是美股的交易時間都比幣市縮短了很多,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幣市的交易會非常分散,進而導致盤中流動性不強,買賣價差也比較高,同時也會加大各個時段的行情不確定性。


2.“無監管”


這裡的“無監管”並不是說幣市交易完全可以胡來,恰恰是強監管和切斷法幣入金後,導致的監管真空。相較於股市來說,沒有能夠保障投資者利益的監管體系、監管制度和監管手段。無法避免違規、欺詐、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現象,更不能遏制過度投機、追逐泡沫現象的發生。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股市出現大危機,政府會出手相救的,但幣市沒有政府來託底,也沒有類似股市的熔斷機制,所以出現312類似的嚴重暴跌,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因為沒有政府的監管。


3.交易所非常多


根據非小號數據,整個幣市目前最少有521家交易所,而全世界主要的證券交易所才不過20家。因此帶來的問題還是,交易太過分散,交易撮合難度加大,對這些交易所的治理和管控也幾乎一片空白,惡行競爭所導致的亂象頻發也令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後,徹底離開。

幣市與股市的10大區別


4.全球性

對比A股或者美股市場來說,幣市的交易更加全球性,開戶不會有國籍或者入金貨幣的要求,對全球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入市門檻也更低。


5.不能法幣交易

自9·4之後,國內的交易所基本都不能法幣購買數字貨幣了,可能部分如韓國/日本/美國等交易所少量是可以法幣購買的,但法幣入金的交易應該佔比極少。

目前幣市交易就主要依靠交易所開闢的場外交易,類似於淘寶的C2C平臺,用戶直接與用戶交易,而平臺則作為擔保方。另外就是幣幣交易,也就是數字資產與數字資產之間的交易。

因此,不能法幣交易的限制催生了更多隻有幣市才有的特點。


6.USDT

如果不是切斷了法幣入金的通道,今天就不會有一週就能增發5億多的Tether公司,不會有“穩定幣”這樣的概念出現。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可能正是有了USDT來不斷給幣市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才使得整個幣市市值不斷上漲膨脹。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USDT突然崩掉,大家的交易會發生什麼變化?對整個幣市會帶來什麼影響?


7.永續合約

在傳統金融市場中,期貨合約使用逐日盯市結算制度,每天結算盈虧,確保當天無負債。這是因為傳統市場波動性和槓桿相對較低,市場規模大,違約風險整體可控;但幣市大部分品種波動性較高,風險資產屬性強,個人投資者更多,更容易發生穿倉,穿倉後難以追償,交易所承擔了更高的風險。

因此幣市的永續合約應運而生,能夠防止穿倉分攤的累積影響市場活躍度,方便進行套利和套保。


8.鏈上數據

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特點了,數據上鍊且無法篡改。最主要的是鏈上交易數據能給加密貨幣投資提供行情數據之外的另一個維度的信息。我們能夠看到活躍地址,持倉數量變化甚至算力變化這些數據,對行情的預測能提供更多參考,這是傳統金融市場所不具備的。


9.挖礦

這個就更好理解了,傳統金融市場是絕對不可能有自己給自己增發股票的機制吧......


10.分佈式記賬

主要體現在每個幣種的技術特點上,在股市交易中沒有太多體現。


通過以上對於幣市特點的梳理,相信大家會更瞭解幣市在行情波動方面,在與外圍市場聯動方面的表現,隨著整個市場的發展,也許未來的總市值會再上一個量級,到時候也可能會湧現出更多獨特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