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000年秋天,一名日本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和女朋友住在一起。

因為沒錢交電費,所以只能在公寓裡點蠟燭。

兩個人的家庭都不富裕,已經到了交不起房租的地步。

有一天,女朋友聽說有個比賽,贏了就可以拿到5000美元的獎金。

於是,在沒經過男朋友的同意,就給他報名參加比賽。這是一個大胃王的電視節目。


會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可能大家覺得,那這個年輕男子應是個胖子吧!

實際並不然,他身高172,從來不暴飲暴食,身形也削瘦,不過胃口確實可以。

因為實在沒錢,於是勉強答應參賽。

在身體上,他完全沒有優勢,唯一的機會就是從策略上打敗對手。

大學時學過博弈論,他覺得現在可以派上用場了!

大賽分為四個環節:煮馬鈴薯、海鮮大碗、蒙古烤羊肉和麵條。

規則是最先吃完的人才能晉級。

他事先研究了之前的大胃王比賽,發現大多數參賽者,在前面幾輪吃得太猛了。

以至於晉級後,也很難在決賽上表現出色。

於是他的策略是:節省容量,只夠晉級就可以了。

於是在決賽中,似乎有靈魂附體,吃了夠多的麵條,贏得了5000美元。

於是他公寓的燈又亮了起來。

會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後來在日本的大胃王比賽賺到不少錢後,開始迫不及待想加入專業行列。

最後把目光鎖定在了內森國際吃熱狗大賽上。

這個比賽每年可以吸引100多萬的觀眾。

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選手必須在12分鐘內吃下儘可能多的熱狗。

2001年,參賽時,最高紀錄是12分鐘25個熱狗。

參賽時,一名選手嘲笑他說:“我的胳膊都比你腿粗!”

那結果如何呢?

他在12分鐘的時間裡,吃了50個熱狗把原來的紀錄翻了一倍。

之後就是連續六屆的冠軍。

這個人就是日本大胃王小林尊,之後成為國際巨星。


會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人,看看他的紀錄。

那為什麼一個身形瘦小的人,可以能夠贏得大胃王?

這似乎在我們意料之外。

而這個故事和定義問題又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有關係的。

小林尊之所以能夠成為大胃王,關鍵在於小林尊和對手對問題的定義不同上。

對手的問題是什麼呢?

對手的問題基本是:我怎麼吃更多的熱狗?

那小林尊的問題是什麼?

小林尊的問題是:我怎樣讓熱狗更容易下嚥?

在吃熱狗時,對手都是連續著從一端吃到另一端。

而小林尊想的是把熱狗掰斷再吃。

他發現,這樣可以減少咀嚼,更利於食物下嚥,讓手幫忙做了嘴巴的工作;

另外,他在吃麵包時,一隻手把麵包浸在水裡,然後擠點水分,再把麵包塞入嘴巴。

這可能有違常理,在需要更多空間來裝熱狗,為什麼還要攝入多餘的液體?

但溼麵包有一個功能,這樣在吃熱狗時就不會口渴,可以節省喝水的時間。

而且溫水可以幫助放鬆咀嚼,他還在水裡加了植物油,以便吞嚥。

小林尊進行了無數次實驗,並做了表格記錄數據。


會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小林尊把進食當作一種截然不同的運動,並進行針對性地訓練。

而敏銳地分析問題,則是成功的關鍵。

另外,小林尊的成功給我們第二個經驗是拒絕接受極限。

在採訪中小林尊曾說到,在他開始訓練自己時,他拒絕承認當時紀錄的合理性!

因為他認為早期的對手在吃熱狗方面,並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所以這個紀錄並不代表什麼,只是個虛無的障礙。

有研究人員發現,要想超越原本記錄,大腦才是最關鍵的器官,而不是心或肺。

每個人每天都面對著各種障礙:身體上的、經濟上的、時間上的等等。

有些可能實際存在,而有些可能是虛無的。

解決問題已很難了,但如果你要給自己設限,那這個問題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