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近來看了一本魯迅先生《隨感錄》,上面記著魯迅先生大大小小的隨筆。因之為隨筆,且讀不深,遂只選幾篇印象深刻的,淺談一番。

魯迅先生可謂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他以文鞭撻中國舊思想舊事物。現今讀了魯迅先生的《隨感錄》,對於魯迅先生的各種思想點頭稱讚,謂之“好!”。魯迅先生的看法、他的見解已經跨越了百年——他的思想現如今仍有人並不贊同。我現在就以魯迅先生的一、二點見解隨意談談我的看法。

在《隨感錄》這本書上,被摘錄的第一篇——《隨感錄二十五》,魯迅先生在裡面說到,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責教他的責任。”

這句話令我映像深刻。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這句話仍然存在於社會的每個角落,甚至直至今日還有人認真值守這一“準則”。孩子,在有些家長的觀念裡面只是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這樣的作用。

於是,孩子被他們不負責任的帶領到這個世界,然後他們這些家長又將“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發揮到極致,讓孩子隨風而長,無論好壞。直至某一天,孩子或許無法“防老”了,他們才嚐到惡果,卻又無能為力。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在魯迅先生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他也提到,現在有些人他們認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利和威嚴。正所謂“對也是對,不對也是對。”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篇文中魯迅先生同時也說了,

長輩或有以前流傳下來的陋習,可新生的少年們正迎著朝陽,老一輩無法改過,所以只能從先覺醒的人開手。

而先覺醒的人,我想,那不就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們嗎?所以老一輩更應該放開自己的孩子,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而這樣的觀點,《隨感錄四十九》中亦有聲明。在四十九中,也指出了社會上有這樣一種人——

從幼到壯,毫不為奇的過去了,從壯到老,便有點古怪;從老到死,卻更奇想天開。要佔盡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少年在這時候,只能先行萎黃,且待將來老了,神經血管一切變質以後,再來活動。

於是這些年老者將少年們的位置霸佔的一干二盡,然後被佔了位置的少年們只能熬到頭上壓著的泰山們死去,熬到他們也從少年變成了老年,然後他們心有不甘於是他們也變成了那個霸佔位置的老一輩,如此往復,無法解開。這個現象其實在當今社會也是經常可見。只是歷朝歷代直至今日都會加幾塊遮羞布,或說“少年者,心浮氣躁,需打磨才可加以用之。”;或說,“年長者經歷、閱歷皆相較之豐富。”這些話在某一方面確實不錯,可如果用來一竿子打死就未免不妥了。年長者厚著臉皮佔據著年輕人的位置向著更年長之人的位置爬去,一代又一代,週而復始。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年長者,你佔了年輕人的位置

有一句俗話,“多年媳婦熬成婆”便是如此。這種行為不僅不拋棄,更甚者將它高高懸在頭頂,視為驕傲。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世界是年輕人的世界,也終究是年輕人的,無論年長者如何霸佔,都不會改變。

魯迅先生的這些隨感雜文中還有諸多令人看之豁然開朗、點頭稱讚的想法,但因自身讀來也淺,所以便不做其他見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