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減負組合拳 給力市場主體“復元”

湖北:減負組合拳 給力市場主體“復元”

原標題:減負組合拳,給力市場主體“復元”

——湖北全力打好經濟發展戰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劍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市場主體面臨較大沖擊,尤其是不少中小微企業困難重重。

危難時刻,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稅費、租金減免政策,打出一套減負降本組合拳,千方百計幫助中小微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搏擊市場,挺過暫時的難關。

3月份以來,我省企業復工率、復崗率、復工達產指數不斷攀升,疫後復元重振成效顯著。

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企業服務組統計顯示:截至4月24日,全省“四上”企業復工率98.3%、復崗率94.3%,較3月14日分別提升80個、82.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行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復崗率分別為94.5%、93.8%、94.6%和93.9%。3月11日至4月23日,全省企業復工達產指數73.95,大、中、小微企業指數分別為71.88、73.94、80.06。

蟄伏了兩三個月的500多萬戶市場主體,正迎著春日暖陽,一天天恢復元氣。

減負降本,各級政策不斷加碼

市場主體是提供就業崗位、創造財富的源泉,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

為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中央出臺了一系列財稅、金融、就業等扶持政策。省政府3月12日出臺《關於湖北省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30條舉措中,“切實為市場主體降本減負”的硬核舉措就有5條——

階段性減免稅負,降低用工成本。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免徵全省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徵收的增值稅。自2月至6月,免徵全省各類參保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半徵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

大幅降低用電用氣用水成本,降低物流成本。2月1日至6月30日,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價格5%。6月30日前,中小微企業工業用水、用天然氣價格下調10%。疫情期間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免收3個月租金,再減半徵收6個月房租。

“這些措施針對性強,減負力度大。”省發改委副主任謝高波說,僅階段性免徵參保企業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億元以上。

省稅務局、省人社廳、武漢海關、省能源局等迅速出臺階段性減稅降費細化措施。針對個體工商戶,省市場監管局等七部門專門出臺精準幫扶舉措,包括減免個體工商戶社保費、減免稅費、減免出租方稅費、減免農貿市場經營戶攤位租金等,實惠多多。如疫情期間,免徵各地經營蔬菜的個體工商戶應繳納的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企業裁員(減員)率不高於5.5%的,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70%。

發放人才惠企資金、減免擔保費、補貼物流費用……武漢、荊門、十堰等地頻頻出招,力促企業復工達產。

甘霖普降,中小微企越來越有獲得感

“17萬元到賬了,雪中送炭啊!”4月23日,黃石市赤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收穫意外之喜——人社部門返還的工資保證金,業務經理餘飛對記者感嘆。

疫情暴發以來,包括赤東建設集團在內的黃石建築企業普遍遭遇資金困難,為幫企業渡過難關,該市人社局對首批申報返還工資保證金的17個項目施工企業,經審核達標後,向其返還了原繳納工資保證金的50%,首批返還達609萬元,平均每個項目施工企業返還35.8萬元,受到企業交口稱讚。

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黃石市還實施階段性減緩繳存住房公積金政策,企業在與職工充分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可按規定申請緩繳、停繳和降低繳存住房公積金比例。目前該市已有17家企業申請緩繳,緩繳金額達2834.2萬元。

對很多租賃經營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減免租金是“真金白銀”的減負之舉。受疫情衝擊,智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企業負責人一度想關企走人。物業出租方武漢城投所屬房產集團及時與企業溝通,在核實其符合租金減免政策後,主動幫其辦理減租手續,共減免租金約69萬元,還利用自身資源幫企業拓展客戶,智業公司復工復產信心大增,經營很快走上正軌。

不僅是城投,武漢地產集團也慷慨免租,共為500多家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免租超億元。

京山出臺援企大動作,對入駐重資產園區廠房的招商引資企業免收一季度房租,4月至9月房租減免50%,僅這一項全年惠企金額達2628萬元。截至4月20日,荊門市已落實減稅降費政策6.8億元。

“3月21日復工前,我們就收到了政府送的‘大禮包’——每月減免社保費達50萬左右,真是及時雨啊!”地處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的華城電機(武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新春興奮地說。

一手做減負降本的減法,一手做失業保險費穩崗返還的加法。對參保職工在500人及以下的中小微企業,武漢市直接按其上年度實繳失業保險費的100%返還,已為5萬多家中小微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2.2億元。

截至3月底,全省稅務部門共為企業減輕社保繳費負擔121億元。

專家建言,精準施策促企業加快轉型

用電量是工業經濟晴雨表。減負組合拳持續發力,推動工業企業“加油”復甦。

電力監測數據顯示,4月23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為89。居前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儀器儀表製造業和醫藥製造業等5個行業復工電力指數都在103以上。

“隨著復工達產加速推進,襄陽工業經濟的活力正在迴歸。”襄陽市發改委主任付勁松表示,進入4月中旬,該市日用電量同比實現正增長,比最低谷的2月24日翻了一番多,用電負荷也比上月增長逾六成。

每年3、4月,武漢精益製衣有限公司都要承接全年七八成的訂單,但今年企業直到3月底才復工,訂單大量流失。企業享受2個月社保免繳、3個月稅費緩交等政策紅利的同時,總經理方宜安因時而變,迅速招聘2名營銷策劃專員,建起網上銷售平臺,並摸索出雲營銷方式。他相信:“只要能撐過今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保市場主體促經濟復甦,下一步該如何發力?

“針對服務業、製造業等不同行業,政府要精準施策,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引導中小微企業加快轉型,提升抗風險能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軍偉教授建議。

他認為,對服務業來說,減負降本只能讓中小微企業“緩衝一下”,要求得長久的生存發展,政府應通過獎優引導其拓展“互聯網+”模式,加快業務轉型。就製造業而言,則應通過政策獎補等手段,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研發水平,苦練內功。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產業,政府應藉機補鏈強鏈,推進核心供應商國內替代,以發揮閉環優勢,打造穩定安全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