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本成重大隱患,專家建議:儘可能採用在線學習方式

近期,全國多地中小學校陸續迎來了開學復課,部分省市明確了高三、初三的復課時間,也初步安排了其餘年級的復課時間。隨著復課的到來,學生返校後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二次疫情的發生,成為全國院校面臨的最嚴峻的任務。

作業本成重大隱患,專家建議:儘可能採用在線學習方式

對此,教育部與各省級教育廳陸續出臺《中小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對學校門口、教室、教師辦公室、其他室內公共場所、食堂、飲用水設、衛生室(保健室)、衛生間、樓道、樓梯、宿舍等場所管理進行了細緻的規定。例如對課桌椅、教輔設備、門把手等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劑殘留等。

作業本成疫情防控重大隱患

有研究稱,新冠病毒在紙質材料可存活24小時,在塑料和不鏽鋼表面可存活2~3天。

這不僅讓部分家長感到擔憂,學生日常使用的課本、作業本正是紙質材料,作業本在來回收集、批改的過程中是否會成為一個"傳播載體",存在交叉感染風險呢?

作業本成重大隱患,專家建議:儘可能採用在線學習方式

針對這一擔憂,為減少作業本的交叉感染,杭州有些學校每個年級專門拿出一間會議室或教室,作為作業本消毒間。每班學生的作業會都會通過專業消毒裝置進行45分鐘消毒,然後再給老師批改,批改後再次消毒,發給學生。但部分校長表示這樣操作耗時耗力,難以推廣。

解放軍總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感染管理與疾病控制科護士長高巖也認為,對作業本進行消毒難度較大,要求也較高,建議儘可能採用在線學習方式,改為"無紙化"信息傳輸形式,從源頭切斷傳播途徑。

高巖認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已經逐漸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在線作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師生的認可。學校可以延續線上作業形式,不僅可以讓作品批改更準確、高效,更能防止因作業本在多人傳遞過程中產生的交叉感染。

現在的在線教育系統可以幫助老師們將教、學、練、測、評各個環節輕鬆搬到線上,例如教育SaaS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可以提供直播、視頻、音頻、圖文、專欄、社群、問答等授課互動工具,以及作業打卡、練習、考試測評等督學工具。

學生可以提交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的作業,老師線上點評,數據分析,幫助教培機構輕鬆實現無紙化操作,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作業打卡測評成績還能以短信方式告知家長,加強家校聯繫,方便家長隨時瞭解孩子的知識掌握情況。

作業本成重大隱患,專家建議:儘可能採用在線學習方式

此外,針對如何才能將教育部的防疫指南落到實處,專家還對學習提出了四個建議。

一是要全程戴好口罩,防止飛沫傳播,做好開窗通風。

二是要增加衛生保潔工具的清潔消毒管理,防止成為傳播感染源的路徑。

三是要配足配齊消毒物資,做好消毒工作。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空氣(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三種,在高頻接觸的部位病毒更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教室的門把手、走廊欄杆、課桌椅、黑板擦、飲水機把手、衛生間馬桶沖水閥等,因此每天都要增加消毒頻次,保證消毒效果。對於學生日常使用的課桌椅,高巖建議,每位學生最好自帶健康包—醫用消毒溼巾,每天上課前、餐前及餐後,用溼紙巾擦拭課桌椅,保證進行消毒物體表面的清潔。

四是要做好錯峰用餐,要推行文明咳嗽禮儀,提倡"靜默"上課,非必要儘量減少說話頻次,大幅降低飛沫和氣溶膠的濃度。

復課在即,疫情卻還未結束,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應該保持警惕,而還不能線下復工的校外教培機構,則可以藉助在線教育工具繼續為學員提供線上教學服務。

在線教育作為目前最受歡迎的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需面對面接觸,更具靈活性和傳播性,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發展會成為教育培訓行業的主流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