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20發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

4月24日,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快舟火箭產業園現場,一座座高大寬敞的現代化廠房錯落有致,即將投入正式運營,屆時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


年產20發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火箭公司產業園(快舟總裝總調中心)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首個入駐項目,一期項目主要用於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項目佔地45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總裝測試廠房、綜合廠房、綜合樓、動力站等。


對此,華僑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主要產生兩大影響:


一、 提高總裝測試能力,實現商業火箭批量化生產,降低航天發射成本。

2019年全年火箭公司成功完成5枚火箭的發射任務,相較於2017年和2018年各發射一枚火箭的情況其履約能力已經顯著提升。但快舟火箭產業園投入運營後,未來火箭公司將實現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使得快舟火箭從獨立生產向批量化生產模式轉變。規模化生產效益提升,從而直接降低航天發射成本,促進下游需求。


二、掌控獨立總裝能力,提高研發質量,坐實全產業鏈,衝刺IPO。

目前快舟火箭的總裝測試主要由母公司的軍工廠代為總裝,火箭生產和軍品導彈共線,生產需要和國防生產進行排班。未來火箭產業園落成投入運營,火箭公司總裝能力將實現獨立掌控,同時提高新產品試驗件的研發製備能力。此外,從未來火箭公司上市角度出發,實現獨立總裝能力、提高研發製備能力、坐實全產業鏈生產,將更有利於公司順利實現IPO。


年產20發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


該項目於2017年5月啟動建設,原定於2020年2月底前交付使用,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新洲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支持下,火箭公司產業園於3月中旬批准復工,現已基本完成各項收尾工作,正在陸續組織相關工程驗收。


根據後續發展需要,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箭公司”)已啟動總裝總調中心(一期)補充條件項目建設工作,補充條件項目將建設1萬平方米的輔助廠房及數字化生產線一條,主要用於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測試車輛的維修、保養,部分關鍵產品試驗以及產品倉儲等。


目前數字化生產線一期設備已基本安裝完成,預計5月份完成驗收,輔助廠房項目預計於2020年底具備使用條件。


華僑基金執行總裁劉鵬說,自成立四年多來,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發展迅速,快舟火箭發射任務進展順利,完成了國家戰略、商業需求等諸多任務。與同行業相比,公司在研發、技術、服務等方面都保持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劉鵬認為,快舟火箭產業園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響,快速復工並即將投入正式運營,是中國商業發射領域的標誌性事件,對未來國家實施更強大的太空空間佈局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新的航空產業園落地,也將顯著提高公司產能,使公司業務邁上新的臺階,快舟火箭會有嶄新的形象,完成更艱鉅的任務。


年產20發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


顯然,快舟火箭產業園即將投入運營,有利於公司批量生產、採購等方式,降低了生產和設計成本,使其價格更親民。截至2020年3月31日,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11次發射(包含8次商業發射),將衛星載荷成功送入太空,“太空物流”服務發射成功率為100%,是中國航天發射最快記錄保持者。


資料顯示,火箭公司於2016年2月16日在武漢註冊成立,當時註冊資金3億元,公司致力於運載火箭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航天器的研製、生產、試驗和發射,並且面向國際和國內承攬商業發射服務,未來業務範圍還將拓展到衛星應用、飛船發射、深空探測等領域。


自誕生以來,火箭公司就充分融合資本、技術和市場需求。


2017年底,火箭公司在上交所舉行A輪增資簽約儀式,與8家社會投資機構(含部分民營社會資本)簽訂協議,現場募集資金12億元。本次所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產品研製、商業航天上下游產業佈局與快舟總裝能力建設等。作為國內領先的政府跟投型基金,華僑基金也參與了本次火箭公司A輪增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