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構圖角度認識角色-看影片中“歷史氛圍”的再現

中國攝影師社群第8期直播課中(3月31日),許斌教授(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為同學們佈置的課堂作業:“片段分析-哪部影片營造的歷史氛圍令你印象最深刻?時間設定在1920-1940年。

以下,是學員青原同學的作業。

許斌老師評語:

分析作品:《國王的演講》

老師點評:同學的報告比較有特色。

特別是在研究報告的後半部分,列出兩個表格,比較有意思。

如果同學針對兩個表格展開分析和研究,會是一篇比較獨特視角的分析。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作者簡介:青原,鄭州工商學院廣告學大三學生,中國攝影師社群會員。現在在學習的同時也在跟組進行一些實習拍攝。計劃本科畢業後繼續學習深造。

《國王的演講》由湯姆·霍伯指導,科林·費斯擔當主演。影片在第35屆多倫多電影節獲得觀眾選擇大獎;在第83屆奧斯卡上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雖然丹尼·科恩(BSC)僅被提名“最佳攝影”,而未獲獎。但他通過攝影手段,對人物的成功塑造也是功不可沒的。

(本文僅從構圖方面分享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望大家留言指正。)

本片作為歷史傳記類型片,主要講述了艾伯特作為英國皇室成員為克服“口吃”歷經辛苦,並逐步建立起信心,找回自我的故事。而攝影師丹尼·科恩(BSC)利用“構圖”手段,使規定情節和段落中的艾伯特得到不同的塑造。筆者將本片艾伯特心理成長分為三個階段:

1 艾伯特自負期,因為“口吃”處處出醜,使他被排擠在皇室邊緣。

2 艾伯特逐漸自信期。因為語言治療師羅格相助,“口吃”得到改善,得到妻子肯定。

3 艾伯特從容期。二戰將至他必須進行全國講話,但是他可以運用技巧基本克服心理障礙。

“構圖”手段在三個階段中以不同的作用來塑造角色:

1 艾伯特自負期與“弱拍”構圖,表現人物與環境關係。

在《以眼說話》一書中看到“通過構圖產生不同視覺節奏“的知識,書中將畫框分割成三個區域(圖一),處於中央的區域是主導性的(強拍),左/右兩邊的區域為次主導性(弱拍)。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在本片中艾伯特有著皇室自傲、倔強和自卑的性格,加上人盡皆知的“口吃“使得它與世人並不相融;語言治療師羅格也有著與艾伯特相似的性格,自傲和倔強。

攝影師丹尼·科恩(BSC)對兩人性格塑造十分準確,在兩人相識初期構圖技巧上是一致的。兩人都處於畫框非中心地帶,遊離在畫左或畫右,都屬於弱拍,這種非中心地帶的構圖與劇情架構相契合,表明他們與世人的不同,都被認為是“非正常人”。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二(兩人第一次見面。艾伯特畫左,羅格畫右)

2 從構圖看權利和地位。

林韜老師的《電影攝影應用美學中》提到“畫面中央的位置通常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視覺元素,這個位置自然也是被觀眾認為是畫面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觀眾就期待在這裡看到具有支配意義的形像。劇情確實引起觀眾興趣時,以中央作為支配部分則是受歡迎的。現實主義導演喜歡使用中央部分支配畫面重要元素的方式,形式上平易近人。形式主義導演也在常規的闡述性鏡頭中使用銀幕中央作為支配性的部分。”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也有出現人物處於畫框中央的畫面,這是攝影師丹尼·科恩(BSC)的處理方式有兩種:

①倡導平等權利的羅格和妻子採用了中央構圖(圖三)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三(羅格和妻子的晚餐對話)

②處於權利和地位最高的角色採用的中央構圖(圖四 圖五)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四(艾伯特父親喬治五世全國講話)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五(喬治五世離世兄弟二人成為權利中心)

3.“強拍中的強拍”--以最後一場戲看構圖

最後這場戲是艾伯特(喬治六世)在本片成長的終點,該片段攝影師丹尼·科恩(BSC)大量使用特寫、近景和中央位置的構圖,將成長、權利和歷史時刻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艾伯特處在畫幅的“最強拍”位置具有多重意義。

這裡,筆者將最後一場戲分為兩部分解讀:演講前演講時

1.演講前(入場)

通過國王艾伯特步入直播室這場戲,一方面導演湯姆·霍伯借用光效/道具/群演等手段強化演講是重要時刻和具有歷史意義,另一方面攝影師丹尼·科恩(BSC)也利用構圖手段讓艾伯特支配著畫面。(圖六圖七圖八) 在高潮來臨前的這場戲中,艾伯特以中近景的景別在畫面“強拍”佔據更多的位置,將其他角色擠壓到畫面兩側。王室侍從和政府內閣附屬兩旁向艾伯特致敬的同時,也共同將艾伯特的地位推向最高。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六(中近景 艾伯特王室一行人步入大廳)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七(中景 艾伯特王室一行人步入大廳)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圖八(中景 艾伯特與首相對話)

2.演講時(進行時)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在這場高潮戲中,一方面使用獨特的視覺語言:大量的特寫鏡頭和民眾的反應鏡頭,拉近國王與子民的社交距離;另一方面艾伯特身處畫框中心,並開始佔據“弱拍”更多位置,“強拍”範圍被放大。加上運用頻繁的鏡頭剪輯和宏大交響樂作配樂等電影手法,使歷史的巨輪朝著英國國王艾伯特駛來,氛圍渲染到最高潮。

當然,在最後這場戲中除了構圖手段的努力,還有其他電影手段的努力來強化歷史氛圍。這次筆者簡單做了一些梳理,不足之處希望指正。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通過對《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讀解,筆者認為優秀的攝影師一方面需要對劇本做透徹的讀解,以抓取角色、環境的核心特點。另一方面要努力做視覺創作的藝術家,使不同的對象都服從於同一個風格。根據故事的不同時期,做到視覺風格(包括構圖)上既統一又區別。將角色的“內在”通過“外在”的視覺手段表現出來,與其他電影手段共同服務於“劇作”這一核心要素。

跟大師學攝影,講最實用的給你,回答你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从构图角度认识角色-看影片中“历史氛围”的再现

本文為作者 拍片—薄荷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52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