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芝書醬:頭條簽約作者,一年共讀100本書。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


有人對花粉過敏,有人對紫外線過敏,而社恐對人過敏。

只要一進入人群密集的地方,他們就會像魚失去的水一樣恐慌。

社恐路遇熟人時,內心會風起雲湧上演極為複雜的內心戲:

“要不要打招呼呢,她有沒有看到我啊,我今天戴了帽子看不到的吧。要不還是打個招呼?

說點啥好呢,她會不會不理我,理我之後我下一句應該說什麼,總不能打完招呼馬上轉身離開吧……”

最終,社恐可能會選擇拉低下頭,心虛又僵硬地偷偷繞開。

或者原地找個地方躲起來,等對方走了再出來。

如果原本迎面走來的熟人突然拐了個彎,將會引起社恐的極大舒適。

這樣的情形,也是你熟悉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社恐或者說極端內向的人,應該如何自救。”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社交恐懼會自動痊癒嗎?”。“不會”。

社恐,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社交焦慮症。

症狀被描述為:

害怕與他人進行交流,會侷促、緊張,感覺被負面評判及評價,而且,最終會導致逃避。

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時常感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判,從而導致自信不足、自卑、難堪、屈辱與沮喪。

社交焦慮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整體生活質量,不僅讓你無法與人交往,還會影響你身體的健康、事業和經濟上的成功。

作家托比亞斯▪艾特金斯在《我並不孤獨》中,以二十幾年“社交焦慮症”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向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從嚴重的痛苦中走出來的。

從孩提時,他就患有各種焦慮症,並一直在與之鬥爭。他在社交場合發言會緊張,在參加聚會時會說不出話來,害怕去購物中心等公共場合,躲避社交活動等等。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最終戰勝了陪伴他27年的社交焦慮。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社恐就是內向嗎?其實不是,社恐是一種極端焦慮的心理狀態,一個人可能既內向又生活得幸福,但一個有社交焦慮的人,卻是很難感覺平靜和快樂的。

艾特金斯成長於一個父母管教嚴厲的家庭。小時候,只要他頂嘴或沒有按照父母希望的去做,他們就會給他一巴掌。

在父母的強力控制中,孩子往往不得不臣服和壓抑自己。這樣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只要我聽話、保持靜靜,取悅大家,就會安全。”這樣的人長大步入社會,會發現自己很難融入周圍的環境之中,這是因為他們往往會形成這樣的行為習慣:

①不懂拒絕,害怕說不。

②覺得自己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如果有人不高興,就會自責或討好對方。

③當有人冒犯了和侵犯了自己的權益時,常常只能壓抑自己,默默承受。

④害怕被拒絕,如果有人當面表現冷漠或厭惡,會讓你難受一整天。

⑤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會被輕易的說服,甚至是欺騙。

以這樣的性格去社會上打拼,想不社恐,其實也很難。

看了以上諸條,你是不是感覺有點絕望了?社恐的人想要自救,確實有難度,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有效的3種方法。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01、第一步,向社交焦慮認慫。

很多社恐說,我想要改變自己,只有徹底改變自己,我才會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正常。

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社交焦慮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行為,當你感覺不適的時候,其實是大腦在告訴你:周圍有危險,快逃!是想保護自己的安全。

因此,當焦慮一次又一次來襲時,與其厭惡這樣的自己,不如先停下來,感謝它對你的保護。

每當社交焦慮來襲,大腦幫助我們逃跑時,你都不用再面對尷尬的情境,或者是害怕又一次說錯話、做錯事,也不用承受失誤、失敗帶來的挫折感。

接受不完美和失敗的自己,並不是一種消極的行為,相反,它是願意接受事實的表現。

因為,只有看清事實,才是改變的真正開始。只有接受自己,才能夠靜下心來,找到導致自己社交焦慮的原因。

造成焦慮感的不是事件,而是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

比如,兩個人都要和同事打招呼,對這件事的體驗卻可能完全不同。

一個喜歡、熱情,另一個則焦慮、恐懼。這是因為,兩個人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的解讀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發現自己焦慮和恐懼時,先想一想,當這件事發生時,我的內心有怎樣的想法和感覺?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後追問自己,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想和他打招呼,好尷尬,我不喜歡那種感覺。非得說原因的話,我就是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好,顯得很笨或者是出醜。”

這樣的原因,其實是內心的“完美主義”在作祟。知道原因了,我們再來看看,怎樣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02、如何才能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活得心累的人,通常都很在意別人的評價。與之相反,那些大大咧咧的人常常讓人感覺放鬆和自在。

“社交焦慮”的人,常常會在社交前、中、後不斷地責怪自己。

“我真笨,為什麼我連簡單的事都做不好?”“我可能永遠也改變不了,我天生就這樣。”

諸如此類的話,可能一天之中會在你的內心湧現無數次。越是否定自己,越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

其實,你只要不在意別人是否喜歡你和認同你,在社交場合感到的不適就會大大減少。

假設一下:當地球上只剩下你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意自己的顏值、穿著、談吐嗎?為什麼?

那麼,當地球上還剩兩個人時,你會在意對方對你的評價嗎?如果答案是不會,那麼,地球上剩多少人的時候,你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呢?為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和好惡,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改變的。比如說,老闆對你的態度和看法,取決於你能否給公司帶來價值。在他的眼中,你主要是一個工具。

馬路上的陌生人對你的看法,主要取決於你是否妨礙了他,或者你是否你他覺得很特別。如果你很普通,那麼他對你的記憶不會超過3秒。

即使是朋友、家人對你有負面的評價,也不能說明這些評價就是事實,只能說是他們的個人觀點。

作家韋恩戴爾曾經說過,“每當你發現自己因某人評價你而感到焦慮、沮喪時,你在那一刻真正說的其實是,別人對我的看法比我自己的感覺更重要。”

其實,你的父母和朋友真的瞭解你、理解你呢?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最瞭解自己,你最應該信任的人,也是你自己。

社交焦慮並不能影響你做為一個人的價值,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贏得別人的認可上,還不如從自己的內心尋求認可。

忽略他人的眼光,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不論自己有多不完美,我們都可以選擇接受自己。

給自己從父母那裡得不到的接納和愛。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03、怎樣從0開始改善現狀?

當我們不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別人的評價上時,就可以把目光轉向自身,從關愛自己的身體開始改善現狀。

想過上更平衡的生活,不是非得變得外向開朗,或是馬上甩掉社交焦慮。更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自己的焦慮水平。

生活方式與飲食選擇對緩解焦慮有很大的影響。

改變飲食結構對緩解焦慮有巨大的作用。建議少吃紅肉、多喝水,戒掉精加工食品(如麵包、餅乾等),降低胃腸負擔。。

此外,養成冥想、閱讀、鍛鍊、聽音樂等習慣,也能使我們變得更加平靜。

社交時,不要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克服恐懼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給自己多點耐心。

突然讓自己當眾發言,肯定會緊張並不安。想有所改變,不妨從小事開始,如記住所有同事的名字、遇到同事時點個頭,誇讚同事今天的穿搭很好看,這樣一步步練習,就能慢慢拉進你與同事的距離。

每取得的一點的進步後,都要慶祝和鼓勵自己,不再追求一百分,而是在多得一分時,為自己感到高興。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所有的來訪者中,那些避開了社交、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是他見過活得最累的一個人群。這些人不少有嚴重的黑眼圈,看起來累的不行,能量都被內心消耗光了。

社恐不法自愈,只能自救。與其讓自己陷入焦慮的汪洋大海,不如從一點一滴中接納和改變自己。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code>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頭條簽約作者。
我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幫我轉發一下,謝謝。/<code>
我就是內向、社恐,改不了:3招緩解社交焦慮,拿回生活掌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