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導讀:6G在天空之上,衛星互聯網會成為下一個“5G板塊”嗎?

日前,發改委正式宣佈,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

這意味著什麼?大量的專項債資源、大量的政策傾斜以及火熱的資本市場的目光。能否利用好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何打贏這場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的產業鏈價值幾何?

本文將針對衛星互聯網行業做全面梳理,供投資人參考判斷。

01

市場發生了什麼?發改委確認衛星互聯網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線新聞發佈會中明確新基建的範圍,將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的範疇。這將是正式敲響產業加速催化的標誌性事件。

衛星通信是和地面光通信一樣是現代通信重要方式之一,廣泛應用於軍、商、民等多個領域。 衛星互聯網作為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作為國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很可能承載下一代6G技術的發展應用。


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衛星通信具有四大需求,2018年共計產生33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規模:

1)專網

2)車聯網

3)寬帶接入

4)移動電話


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年初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深改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等頂層會議多次提及鼓勵“新基建”建設;而近期政策還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中金認為

“這一系列政策反映出頂層設計對高質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從新基建、到數據要素、再到上層的產業數字化應用,各環節有望齊頭並進。”

02

為什麼當下值得關注?新基建加速推進

目前全球對於軌道頻段資源的爭奪正處於白熱化的狀態。

在國際上,“星鏈”、O3b等公司持續推進衛星互聯網計劃。“星鏈”項目進展最為迅速,目前該項目已經發射了六批低軌通信衛星,總數達到約300顆,並且有望在今年服務主要北美地區,2021年將實現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對 “星鏈”項目充滿信心,並且估計在項目投入應用後年收入有望達到300億美元。由於在5G技術上“落後”於中國,美國政府一心想在衛星互聯網和6G上扳回一籌。


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由於國際電信聯盟在頻軌資源獲取上採用“先登先佔”規則,先發優勢就變得十分重要。

伴隨著衛星發射成本的降低,目前低軌道衛星的發射數量逐年增加,競爭進一步加強。目前高軌道衛星的頻段資源緊張,而低軌道資源相對寬鬆,依照現有規則,衛星運營商只需要有一顆在軌衛星,該運營商就可以啟用整個NGSO網絡資料。目前國際電聯正在研究引入“里程碑”規定,即必須在規定時限內部署一定數量的衛星才能獲得相應的國際規則地位,這會進一步推動各國加速建設星鏈衛星的進程。


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從整個產業鏈看,一共分為4大板塊:

1)衛星製造

2)衛星發射

3)衛星應用

4)地面設備

要尋找充分獲益的公司,需要從上下游產業鏈中尋找到真正有核心競爭力和壁壘的公司。

03、

下一步看點?哪些公司充分受益

據美國SIA發佈的數據,2018年全球衛星互聯網總產值2770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

1)衛星製造(195 億美元,美國佔115億美元);

2)衛星發射(62 億美元);

3)地面設備(1252億美元);

4)衛星服務(1265億美元)。

隨著衛星互聯網加入新基建範疇,後續產業建設必定提速,相關產業鏈公司將全面受益,或將複製5G板塊行情。


新基建的宇宙之戰:衛星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