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士為知己者死”,說的是古代社會男性知己之間以死相報的情誼,但在《聊齋志異》裡,蒲松齡先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喬女。

01 容貌醜陋家境貧窮的喬女,內心善良而自尊

喬女是平原喬生的女兒,生得又黑又醜、壑鼻跛足,二十五六歲了,還嫁不出去。父母著急,只能把她嫁給一個死了妻子的四十多歲的窮光蛋穆生。三年後喬女生了一個兒子,沒多久穆生就死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喬女只能求助於母親,但連母親也嫌棄她。喬女非常傷心憤怒,此後再也不求人,只靠自己紡紗織布撫養孩子、艱難度日。

喬女是不幸的,貌醜身殘的她,在以貌取人的俗人眼中,得到的是嫌棄,甚至嫁不出去。這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多麼巨大的傷害啊!後嫁人生子,卻又成了寡婦,遭人白眼,甚至連母親也不待見她。世態的炎涼、親情的涼薄,將喬女傷得遍體鱗傷,但喬女是善良的,也是自尊的。她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勤勞紡織持家度日,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尊自強地活在涼薄的人世間。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02喬女拒絕孟生求婚,她與他只做知己不做愛人

喬女的堅強和自尊,受到家境殷實的孟生欣賞。後來孟生喪偶,兒子烏頭剛滿週歲,想找個媳婦撫養孩子,可是媒人介紹了好幾個,孟生就是不滿意。原來孟生心中早有了意中人喬女。他打發人私下給喬女透露了他的美意,沒想到喬女一口回絕了。

女辭焉,曰:“飢凍若此,從官人得溫飽,夫寧不願?然殘醜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

喬女的這番話,說得懇切而在理。在喬女的心裡,她其實是愛孟生的,但她知道她配不上他。她貌醜而殘,在孟生面前,有自知之明的她是低到了塵埃裡;她死了丈夫是為不詳之人,又帶著兒子,一貧如洗,他家境富足,跟了他,她須臾可得溫飽,卻失了尊嚴,失了一女不嫁二夫的婦德,而尊嚴和婦德,正是她與他可以像橡樹與木棉樹一樣並肩立於天地之間的基礎。一旦嫁了他,她將失去尊嚴和婦德,而孟生得到的,就只有一個慘醜不堪的軀殼而已。因此,她寧願遠遠地守望他,暗暗地依戀他,也不能嫁給他。他是照亮她悲慘人生的一束光。她願在他的光芒裡幸福地遙望,演繹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的故事。

這樣明理而自尊的喬女,讓孟生更是心嚮往之。他讓媒人給喬女母親又送信又送錢,希望母親勸說喬女回心轉意嫁給他。雖然喬母很賣力,但喬女心比金堅,“女志終不奪”。拿了人家錢財的喬母無奈,想把小女兒嫁給孟生,但孟生心許喬女,只能作罷。

喬女和孟生,就這樣成了心意相通相互遙望的知己,成為這個涼薄的人世間一股無比珍貴的暖流。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03 喬女捨命為孟生保家產育孤兒,只為義薄雲天酬知己

可嘆的是,沒過多久,這世上最懂喬女的孟生去世了。喬女不顧禮義大防,前往靈堂痛哭祭奠,哀痛至極。孟生死後,村中無賴之徒欺負孟家子幼無人,不但將家中器物攜取一空,還謀劃要瓜分孟家的田產,家裡僕人們一見主人被欺凌,各自私下偷了財物四散而去,只有一個老婆子抱著烏頭在靈堂上哭泣。

看到孟生身後淒涼,喬女豈能袖手旁觀。她決心為孟生出頭,可是她一介女流,又窮又醜,又與孟生非親非故,不方便親自出面。無奈之下,喬女找到了孟生昔日好朋友林生,登門請求林生施以援手。

(喬女)乃踵門而告曰:“夫婦、朋友,人之大倫也。妾以奇醜為世不齒,獨孟生能知我。前雖固拒之,然固已心許之矣。今身死子幼,自當有以報知己。然存孤易,禦侮難,若無兄弟父母,遂坐視其子死家滅而不一救,則五倫可以無朋友矣。妾無所多須於君,但以片紙告邑宰;撫孤,則妾不敢辭。”

喬女一番慷慨陳詞情深義重,讓林生敬服。林生爽快答應了喬女,想要狀告無賴為孟生討回公道。無賴們聽到風聲,就放出狠話,要對林生白刃相見。面對威脅,林生慫了,嚇得不敢出門。喬女數日不見音訊,一打問,孟生的田產已經被無賴搶光了。

喬女一聽,非常憤怒。她哀林生的無義,她怒無賴的不仁。但孟生還有她,只要她在,就不能眼睜睜看著孟生家破人亡。她要為他伸張正義,因為他是她的知己,是她偷偷藏在心尖上的愛人,她要傾其所有以報知己,即使搭上性命,也是死得其所。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於是喬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狀。縣令問她是孟生什麼人時,又氣又急的喬女口不擇言,將縣令一通怒懟。

女曰:“公宰一邑,所憑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無所逃罪;如非妄,則道路之人可聽也。”

喬女頂撞縣令,被了趕出去。怨憤無處伸冤的喬女,並沒有就此退縮,而是到鄉紳門前哭訴。喬女的大義和孟生的冤情得到了人們的同情,有個被感動的鄉紳就代她對縣令細說原委。縣令審查屬實,責令無賴退回孟家所有田產。

喬女捨命保住了孟生的家產,還用有生之年為孟生撫育孤兒,助他成家立業。在這個過程中,她潔身自好、光明磊落。她與兒子繼續過自己的窮日子,始終沒有沾孟家一分一釐的光。

扃其戶,使媼抱烏頭從與俱歸,另舍之。凡烏頭日用所需,輒同嫗啟戶出粟,為之營辨;己錙銖無所沾染,抱子食貧,一如曩昔。

她請了教師讓烏頭讀書,卻讓自己的兒子耕田務農。她這麼做,是因為 “烏頭之費,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財以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她求的是一份心安。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當她為烏頭成家立業後,烏頭視她如親孃,哭著求她跟他一塊住。她雖然同意了,但仍然紡織勞作。當烏頭夫婦奪了她的紡車讓她享享清福時,喬女說:“我母子坐食,心甚不安。”於是母子二人就像傭人一樣為烏頭管家跑腿。但烏頭夫妻有過錯時,喬女總是嚴厲管教,一點也不寬宥。

後來喬女病重請求回家,烏頭不聽。喬女臨終之際留下遺言:“必以我歸葬!”烏頭答應了。可是烏頭想讓喬女和自己父親孟生葬在一起。就私下給了喬女兒子錢財,喬女兒子同意了。但是出殯時,喬女的棺材重得三十人都無法抬動。這時,喬女的兒子突然倒在地上七竅流血,口裡自言自語:“不肖子,怎能出賣自己的母親!”烏頭害怕,跪拜禱告,喬女的兒子才好了。最終喬女和自己丈夫穆生合葬。

結語

《聊齋》裡的男女愛情,不論人鬼狐仙,多的是郎才女貌一見鍾情,獨喬女和孟生是例外,他們看重的不是姣好的容顏,而是美麗善良的心靈,以及那種超越了物質和慾望的純粹的慈悲和懂得。為了這份別樣的愛情,喬女衝破禮教去孟家痛悼祭奠,冒著被無賴刺殺的危險去衙門替孟生伸冤,併為孟生撫養幼子直到成家立業。她的忠肝義膽,她的見義勇為,她的成全和相守,都因為孟生對她德行和靈魂的欣賞和理解。

對孟生,喬女的愛是卑微而偉大的。卑微到無論人間還是地獄,她都覺得配不上他,她只需要遠遠地守望他,她就是幸福的。偉大到為了孟生,她可以捨棄一切乃至生命和全部的心血。

這樣的高義,這樣美麗的靈魂,卻藏在奇醜無比的皮囊裡。外在的醜與內在的美,形成的強烈反差讓人心驚。喬女的形象,讓我們對美與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與感悟。

醜女的突圍:喬女,聊齋世界“士為知己者死”的女版傳奇

讀好書,品人性。歡迎關注烹煮歷史,歡迎交流,歡迎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