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認知突圍》,分享給你五個觀點

讀完《認知突圍》,分享給你五個觀點

大家好,我是一米深的坑,最近因為一些事情不太順利,所以沒有堅持更文。

當然,一個人想要給自己找點理由,就沒有理由貧瘠的時候。在這段不太順利的時期內,雖然沒有更文但是一直在堅持閱讀,正是因為之前的輸入太少,所以現在更文才總是斷斷續續。

今天就來分享最近看完的一本書《認知突圍》,裡面有蠻多顛覆自己現有認知的一些觀點,現在就把認為比較顛覆我觀點的拿出來分享一下。

讀完《認知突圍》,分享給你五個觀點

也許顛覆你的觀點並沒有分享出來,是因為每個人基於彼此的經歷和輸入的不同而認知結構不同,所以想要找到不同的觀點,可以去看看這本書。

當外界的事物或者想法輸入到你的大腦中,經過一系列打亂、重組,能夠結合你自己的思維結構輸出的東西,這是我定義的“認知”。

書中對於“認知”是這樣解釋的: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由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這套算法決定了一個人對基礎素材的加工方式,我們將其簡單地歸結為兩個字:認知。

下面是幾條我自認為比較顛覆或者能夠對我的思維結構有一定總結作用的觀點分享一下。

01.

懶的本質,是認知不足

當我不想去做一件事情,犯懶的時候我都會這麼勸自己,懶是人類的天性之一,這種現象屬於正常。每個人都會如此,不光是你。

當人一直在糾結一個想法時,一旦他做出了決定,就會堅定的潛意識的認為這是正確的,並且這個想法還能夠對行動力的缺乏增加理由。

這種現象,會讓很多人都會在錯誤之中越走越遠,直到看到這句話時,才給了存在錯誤想法的自己一個正確的認識。

懶的本質是認知不足,你不能夠認識到做這件事情給你帶來的巨大的收益,如果你能夠看到並且觸碰到這種收益,你就會堅持的去做。

反過來說,為什麼你會去嘗試做一件事情,因為你可以看到這件事情給你到來的一些收益,比如你聽了一個自媒體大咖的分享課程,告訴你他如何在短短的幾個月裡月入十萬,聽到這些的時候你會在課程結束之後研究自媒體。

想要從中獲利,但是很不幸的是,過了幾天你就放棄了,因為你只看到了做這件事情的收益,卻沒真正意識到,所以你有了開始,但卻無法堅持。

02.

想要建立好人脈的方式

就是向外輸出正面的價值

之前的我認為什麼是人脈,人脈就是能夠和更多的人建立更多的聯繫,並且互相傳輸價值。

我之前所做的社交只是單純為了建立更多的聯繫,社交目標的不正確導致中間的很多行動也不會正確。

人脈最終的結果是能夠互相傳輸價值,而在《影響力》中有這麼一詞“互惠原理”,告訴你想要獲取別人的幫助,你就得先幫助他。

當你把正確價值向外輸出並且傳播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收到幫助的人過來跟你建立聯繫,這只是單方面的,當人數多了之後,這裡面就會有些人存在你需要的價值,他們在反向輸出給你,你們之間互相交換價值,堅持以往就會形成各自的人脈,而且是正向的有價值的人脈。

這些行為的關鍵前提是,你得不斷的提升你自己個人的價值,才能夠不斷往外輸出。

03.

承認自己的無知

有些不懂裝懂是認知的不足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唯一所指的是自己一無所知”。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懂裝懂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

有這樣的兩種場景,一種是每個人都懂,只有你不懂的時候,你會下意識的裝懂,比如上學的時候,當老師問大家還有誰對這道題不明白的時候,也許周圍的人都明白了,只有你不明白,但你也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起手。

也許這時候你會想:“這麼多人都會,我不會的話太沒面子了,顯得自己笨,現在不舉手,等之後自己再好好琢磨琢磨。”然後這道題就一直都會存在疑問。

還有一種情況是可能周圍的人都不懂也包括你,這時候為了顯示自己,你會裝作自己知道並且把自己想象的講給其他人,反正這群人裡也沒有可以來真正辯偽的人。

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情況,現在有所改變,對於自己不清楚或者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不會去妄加判斷或者與人爭辯,這完全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上面兩種情況相對第三種還算好一點,因為他們裝懂的時候是知道自己對於所說的事情是不懂的,最可怕的是有一些人他在給別人講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講的是錯的,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懂的,這種情況是認知不足造成的。

對於一件事情由於認知的不足,誤以為知道的是對的,而且當別人討論類似的話題時,還勇於去討論或者爭論。

所以在之後的成長曆程中,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會讓自己進步的更快,騙了別人的同時也騙了自己。

04.

勢利是個“中性詞”,每個人都會存在

勢力往往在人們的印象裡是個貶義詞,人們往往會形容其他人“勢利眼,並且在形容時帶著自己的厭惡。

書中告訴我們勢利其實是個“中性詞”,是人就一定會存在勢利的情況,因為人就是帶著“勢利基因”一步一步偏向好的生存環境、好的生活資源這樣走來的。

相比於我們周圍受歡迎的人,大致是“有正面資源的和有潛在的正面資源可貢獻”的人。

當我們靠近這些人時,我們能夠得利的機會更大,或許是物質上的,或許是精神上的。

我們往往把一些因為錢、資源而拋棄感情的人形容為“勢利”,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我們不也是向自己有利的一方靠攏嗎?

自己常跟朋友說,現在交朋友就交兩種人,一是有正面資源能夠帶來直接價值或者潛在價值的人,一方面是正直善良、聊的來的人,不正對應了物質與精神的獲取嗎?

有時候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有時候很勢利,感覺這樣不好,現在我們明白了這是人類生存至今的本能,在不損害別人的利益下,我們都應該去勢利一點,這樣才能變的更好。

05.

賺時間的方式之一就是賺經歷

當你做一件事情做一年的程度與別人做這件事情十年的程度相同時,你的一年無異於等同別人的十年。

有個心理學家提出一個概念叫:峰終定律。就是對於一項事物的體驗過後,我們能記住的只是在峰和終時的體驗,在過程中好與壞的比重、好與壞體驗時間的長短,對記憶的產出沒有影響。

書中作者為此提出一個詞,時間的性價比。當你做一件事情,做一年的程度和做十年一樣,那你性價比的最高點就在第一年的時間點上,之後你的性價比會慢慢變低,等同於浪費時間。

所以當我們不斷的豐富我們自己經歷的同時,我們就是在賺取時間。

我們經常會給感慨時間悄悄的就流逝了,如果我們把時間轉化為我們的經歷,每段經歷都有高峰和終點,我們就能夠把這些時間點保留下來。

寫到這裡,把這五個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的思考有所更多的方向。

作者:一米深的坑,北漂的90後,用自己的思考和經歷填滿走過的坑坑洞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