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因戰降生的盲人夥伴——前生今世(科普貼)

嚴格意義上講,世界上第一隻導盲犬於1819年出現在維也納

,由一位名叫海爾.約翰的雙目失明的神父所馴養,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機構,海爾還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詳細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當時這個項目並沒有被世人廣泛知曉。

而人們真正重視導盲犬的培養,則是在近一百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很多士兵眼部受傷而失去視力。德國醫生赭哈德無意間發現自己的愛犬(德國牧羊犬)在未經訓練的情況下幫助盲人士兵順利通過醫院走廊,實驗後證實訓練過的犬可被馴化。他總結訓練方法,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學校,之後德國政府開始推廣導盲犬訓練。10年以後導盲犬及其訓練因一個叫多羅西的美國女子的介紹而被世界其他國家所知,多羅西當時在瑞士工作,是著名的狗訓練師,她為警察局訓練警犬併為紅十字會訓練救援犬。多羅西聽到有關德國訓練導盲犬的消息後參觀了該學校,並於1927年著文在紐約的報紙上介紹了該項目。這篇文章吸引了一個叫毛瑞斯·弗蘭克(Morris Frank)的年輕人的注意,他是一個盲人。他隨後寫信給多羅西,詢問她是否能夠為自己訓練一隻導盲犬。多羅西接受了挑戰但要求莫里斯與自己一起參加整個訓練過程。美國人戴樂絲·尤絲提斯慕在參觀導盲犬訓練基地後,將之介紹到美國。1929年,第一所導盲犬大學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的毛瑞斯鎮成立。而毛瑞斯·弗蘭克成了第一個使用導盲犬的美國人,他的導盲犬名字叫小B(Buddy,有密友,夥伴)。隨後,美國導盲犬協會成立(Guide Dogs for the Blind, 簡稱GDB) 。

導盲犬:因戰降生的盲人夥伴——前生今世(科普貼)

毛瑞斯·弗蘭克和導盲犬小B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導盲犬訓練參考GBD體系,分為三個階段:幼犬培育、預備犬訓練和導盲犬匹配

幼犬培育:不是所有犬都能當上導盲犬。目前世界各國的導盲犬培育項目中,主要培育的犬種包括拉布拉多獵犬、金毛和二者的混種。迄今為止, 拉布拉多獵犬被證明是最適合成為導盲犬的犬種[1]。至少95%的導盲犬幼犬都是從訓練基地自家的育種項目中培育,剩下5%來源於其他機構的捐贈以及國際交換項目。學過生物的同學都知道,遠緣雜交有優勢,導盲犬訓練基地也會不定期引入外地的犬種來改善自家項目的犬隻基因庫。

導盲犬:因戰降生的盲人夥伴——前生今世(科普貼)

不同色的拉布拉多獵犬

幼犬出生的頭3周將會在母親身邊度過;3周後它們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一些初步的社會化訓練, 接觸新鮮事物;6周後它們會回到狗舍和同伴一起生活,接觸外部世界, 學習新的技能並繼續社會化訓練[2]。

培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幼犬健康成長的同時逐步把他們暴露在不同的環境中,為其成為訓練犬接受更多科目奠定基礎。

預備犬訓練:從家庭寄養到分科考試

預備犬訓練可謂是最核心且最艱難的部分,其訓練結果直接導致一條狗能否成為合格的導盲犬。這一環節中幼犬(8周)往往會被先送到家庭寄養,並在12-18個月後被學校接回來進行專業訓練。這期間,訓練基地會嚴格跟蹤導盲犬的狀態:健康不達標的被淘汰、性格天生有缺陷的被淘汰、不能在家庭寄養過程中學會基本指令(如坐下、過來、停)的被淘汰....這一階段著重培養的是幼犬的簡單服從能力以及對人類的信任和對陌生人的接納程度。成功通過此關的導盲犬會進入九九八十一關的專業訓練及考試環節,各科目整理如下表,其難度相當於從狗中清北順利畢業(叉腰)。

導盲犬:因戰降生的盲人夥伴——前生今世(科普貼)

狗:我太難了。

專業訓練及考核大概在4-6個月,此期間掛科的狗狗會安排重修及補考,少數狗狗的訓練期甚至超過一年。通過所有訓練的狗狗,其實已經是一隻合格的導盲犬了。

導盲犬匹配:並不是所有合格的導盲犬就能馬上擁有主人

雖然通過了所有專業科目的導盲犬已經成為合格的導盲犬,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能夠馬上走狗上任(?)。訓練機構還要根據各家需求(性別、年紀、體重、外觀)等與客戶進行匹配,同時再將匹配成功的主人與狗集中起來授課2周左右,旨在令狗和主人建立平等互助的夥伴關係。事實證明,全世界每年有很多導盲犬參與匹配,但並不是所有的匹配都是成功的。一旦導盲犬的素質、健康和技能出現問題或因為主人的種種願意導致不再需要導盲犬,導盲犬會被第一時間召回基地。

起步晚且缺乏政策支持:談談我國的導盲犬現狀

自2006年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成立至今,我國只有7個相關機構。在近20000000盲人的基數下,我國不足200只的導盲犬有如滄海一粟。這主要是由於導盲犬訓練成本過高, 訓練難度大, 缺少相關法律法規, 缺乏相關配套, 缺少導盲犬訓練人員等原因所致[3],目前一條國產導盲犬的培育成本在15-20萬人民幣之間且專業人才缺口大,且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眾場所,應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但其具體規定內容至今仍為空白,沒有效仿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考慮殘疾人行動的各個方面”,僅少數地方例如山東、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出臺了相關地方政策予以規定和說明。

國內導盲犬訓練行業也曾一度缺乏標準,直到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員會公佈了《導盲犬》國家標準 (GB/T 36186-2018) , 這是我國導盲犬馴養行業走向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一步。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將會有更多針對導盲犬馴養、普及以及特定解釋的出現。對於我國為數眾多的視障人群來說,未來可期╭(′▽`)╭(′▽`)╯

導盲犬:因戰降生的盲人夥伴——前生今世(科普貼)

科普貼-轉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