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陸兆禧、李一男……企業“太子”難當

企業接班人是中國商業永恆的話題之一,層出不窮的“太子”人選便是這一話題的產物。

蔣凡、陸兆禧、李一男……企業“太子”難當

去年4月3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名為《人物觀察:黃崢的100種偏執》。

王興在轉發時說,“接下來幾年,看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非常聰明的人如何較量,應該會很精彩。蔣凡要是能贏這一仗,那就是當之無愧的阿里CEO接班人,如果他有興趣幹這活的話。”

蔣凡,現任淘寶、天貓、阿里媽媽事業群總裁,天貓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長兼總經理。可以說是阿里管理層中地位僅次於張勇的人。

但王興的吃瓜願望恐怕要落空了——就在這條朋友圈發佈的1年後,疑似蔣凡妻子的微博公開警告號稱“網紅經濟第一人”的張大奕,“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

4月18日,蔣凡在阿里內網發帖,就網絡傳言帶來的不好影響對公司和同事道歉,並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

這幾乎是直接承認了與自己有關的醜聞。眾所周知,阿里最重視的就是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以衛哲事件和月餅門的前車之鑑,蔣凡恐難再承擔帶領淘寶與拼多多直接對抗的角色,甚至可能像曾經的衛哲一樣黯然離開阿里。

吃瓜群眾不禁感嘆:又一個太子倒了。

在中國商界,輿論喜歡將大公司裡進入管理層關鍵位置,有機會成為下一代決策者的年輕才俊稱之為“太子”。但耐人尋味的是,無論是“聯想太子”、“華為太子”還是BAT“太子”,都很難熬到“順利接班”的那一刻。

可謂是良將易求,太子難做。

蔣凡,阿里第三人

“阿里太子”“總裁夫人”“網紅小三”……這些字眼助推蔣凡事件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最高級別的“瓜”,就算是公關能力數一數二的阿里也難以消除其影響。截至目前,阿里的股價較上週五收盤時下跌超過2%,市值跌去了900億港元。

究其原因,投資者擔憂的恐怕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阿里啟動內部調查可能帶來的內耗,蔣凡與張大奕為股東的如涵控股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以及在淘寶和拼多多血戰正酣時的臨陣換將。

有消息稱,阿里集團CPO(首席人力官)童文紅在阿里內部論壇回覆蔣凡的帖子時表示,蔣凡由於個人家庭問題沒處理好,而嚴重影響了公司聲譽,要認真反思,也應該向大家道歉,對於相關傳言,公司會正式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

蔣凡是他這個年齡段裡精英中的精英——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在谷歌中國工作過。在谷歌中國,他還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做過1年同事。

後來,蔣凡離開谷歌中國,創立了移動開發者服務平臺友盟,獲得了李開復的天使輪投資。2013年,友盟被阿里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蔣凡成為一名阿里員工。

和那些公司被收購的創始人一樣,實現了財務自由的蔣凡一時間感到無所適從,準備待一段時間就離開阿里,但張勇親自到辦公室挽留他。此後,蔣凡在張勇提出的“all in無線”戰略中成為他的得力干將。

2014年,時任阿里COO的張勇提拔了一批80後並委以重任,85後蔣凡就是其中之一。在張勇的選拔標準中,“功成名就,財務自由”很重要,前者表示能力得到過證明,後者意味著做事不為升職加薪,而是“覺得有意思”,心思純粹的人才能幹大事。

在蔣凡的帶領下,手機淘寶DAU從3000萬到6000萬,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1億;淘寶交易無線佔比從百分之十幾,增長到80%以上,當年雙十一淘寶移動端銷售額首次超過PC端。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異常火爆的淘寶直播,其概念也是由蔣凡提出的。也許就是這條線,讓他得以與張大奕相識。

有傳聞稱蔣凡辦公不用電腦,幾乎所有工作都在手機上完成,對手機的熟悉也幫助他成為了阿里巴巴全面轉型無線時代的急先鋒。

“all in無線”戰略的成功讓張勇得到馬雲的賞識,成為阿里新一代決策者,而蔣凡也被視為了下一代熱門人選。

2019年,在阿里沒有花名的蔣凡成為阿里巴巴最年輕的合夥人,此時他剛剛加入阿里巴巴5年,這是成為合夥人的門檻。

有媒體報道,在馬雲宣佈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務之後,阿里內部實質上的彙報順序已經變成,“首先做出決定的是逍遙子(張勇),然後看情況是否交給馬總,再然後就是蔣凡。”

阿里“太子”頻更迭

在封建社會,真正的太子之所以難做,是因為既需要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又不能對皇帝的地位有一絲威脅,還要品行端正。蔣凡前兩條都做的不錯,可惜栽在了美色上。

在蔣凡之前,還有數位阿里員工被視為“阿里太子”,第一位是阿里巴巴的2號員工孫彤宇。至今,孫彤宇直接從淘寶網總裁的位置卸任,被送外海外學習,仍是一樁懸案。

有人說是孫彤宇功高蓋主,也有人說馬雲要重構淘寶,作為“淘寶之父”的孫彤宇捨不得改變。

作為阿里巴巴的首席人力資源官,孫彤宇的妻子彭蕾提前知道了這一決策,但她沒有對丈夫透露,這導致夫妻二人生嫌隙,後來離婚又復婚。

孫彤宇離開後一個月,淘寶商城建立,兩年後,更名“天貓”,成為阿里的核心業務。

孫彤宇之後,陸兆禧又被媒體視為馬雲接班人。2013年,馬雲卸任阿里巴巴CEO,陸兆禧便是他的繼任者。

可惜陸兆禧勤勉有餘,眼光不足。他用來寄望抗衡微信而打造的來往成為阿里歷史上最失敗的產品之一。

還有一位“太子”和蔣凡頗為相似,同樣是收購而來的空降兵,同樣高速進入阿里合夥人之列。

他就是俞永福,UC的前董事長和CEO,在聯想工作過6年。和蔣凡的友盟一樣,UC也在阿里上市前的一大撥併購名單中,但價格要高得多,43.5億美元,其中以阿里的股份為主。

俞永福被馬雲委以重任,將無線事業群和當時馬雲最重視的文娛板塊交給了俞永福。但整個文娛板塊中,除了UC外,阿里音樂、阿里影業、阿里遊戲等業務的發展都不盡人意,幾乎全部淪為對手騰訊的陪襯。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佈成立eWTP投資工作小組,由俞永福擔任組長。俞永福同時辭去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大文娛及高德總裁,並出任高德董事長。

內部信稱,今後俞永福將主要致力於eWTP合作伙伴生態圈投資和高德戰略方向的把握。

最終,成功打造“雙十一”,並帶領阿里成功轉型進入移動時代的張勇,成為真正的接班人。從這個意義上看,張勇之於阿里,和張小龍之於騰訊同樣重要。

從BAT掉隊的百度,不正是缺少了這樣一臺“第二引擎”嗎?

科學的權利過渡,比“太子”更重要

巧合的是,被稱為“百度太子”的李明遠,在百度平步青雲時,依仗的也是移動端業務。

2004年李明遠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百度貼吧,後來成為百度貼吧的第三號員工與首任產品經理。2009年底,李明遠離開百度加入UCWeb,任產品副總裁。

兩年後,李明遠迴歸百度,因其在移動產品方面的貢獻,30歲時成為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李明遠的“太子”地位,不僅有媒體吹捧,還有李彥宏的“官方認證”,李彥宏曾表示李明遠是“百度自己培養起來的年輕管理者”,對李明遠給予了極高的信任。

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會,負責百度最重要的移動業務的李明遠並未上臺演講,這被外界視為李明遠可能離開百度的徵兆。

隨後,百度的一封內部信宣佈:李明遠在投資、收購和遊戲合作上涉嫌經濟問題,主動引咎辭職並被批准。

“太子”觸犯公司規章制度甚至法律,最終引咎辭職或鋃鐺入獄的事件亦屢見不鮮。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曾經被視為“聯想太子”,被柳傳志破格提拔為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的經理,隨後卻因為挪用公款被柳傳志送進了監獄。

出獄後,孫宏斌找柳傳志認錯。也許柳傳志確有歉意,便投給孫宏斌一筆資金,創立了順馳公司,從此東山再起。

能被稱為“太子”,當然都是人中龍鳳。比起上述人物,曾被稱為“華為太子”,後來創立小牛電動的李一男,履歷顯得尤其耀眼。

李一男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畢業後加入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成為華為副總裁。

當時,有華為內部員工稱,“李一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華為的發展方向。”

但李一男在3年後離開了華為,創立港灣網絡,成了華為的競爭對手。2006年,華為以17億元收購港灣網絡,36歲的李一男迴歸華為。

重回華為,李一男仍然是副總裁,但實際權力和地位已和之前大相徑庭。

在華為煎熬了兩年,李一男辭職,先後任職於百度、中國移動和金沙江創投。後來,他在梅花創投創始人吳世春的遊說下加入牛電科技。

2015年6月1日,小牛電動車的發佈會上,李一男說:“你要問我心裡疼不疼,真疼啊!但是我想,誰沒有在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徹骨的疼痛呢?但只要有足夠的任性與執著,即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紀,依然有無限可能。”

誰也沒有想到,發佈會第二天,李一男就被警方帶走,因為在金沙江創投時的內幕交易服刑2年半。由於服刑的經歷,李一男不能擔任公司高管,但是還是牛電科技的最大股東。

眾多大公司中,唯有騰訊的“太子”任宇昕坐得最穩。

任宇昕2000年從初具規模的騰訊加入初創的騰訊,並帶領騰訊遊戲從萌芽發展成中國遊戲行業的巨無霸,遊戲為騰訊貢獻了巨量的利潤,併成為騰訊不斷髮展的錢袋子。

當然,也有人說張小龍才是騰訊真正的“太子”。但實際上,馬化騰只比任宇昕大4歲,比張小龍還要小2歲,目前的馬化騰看起來沒有任何退休的徵兆。

因此,騰訊“太子”看起來更像是媒體和輿論造出來的概念。

企業接班人是中國商業永恆的話題之一,層出不窮的“太子”人選便是這一話題的產物。那些在大公司中做出突出貢獻,接手重要業務的年輕管理者,很難讓好事者不去猜測。

但無論是合理過渡的阿里,輪值CEO的華為,還是徐雷火速接班的京東,都顯示出一點——隨意猜測大公司的“太子”並沒有多大意義,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權力過渡模式。

這並非一個“太子”可以概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