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如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易想卟到


鼓勵社交,多參加各類公眾活動,或者演講,增強自己的自信是很重要的步驟和環節。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家多鼓勵小朋友通過交流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鼓勵他們儘可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反覆強調和鼓勵,當他們通過這個方法獲得成功或者達到目的,能強化自信心和溝通意願。這樣的鼓勵對於社會化會有很大的幫助。

反面的例子其實很多媽媽身邊都有,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裡遇上的“問題兒童”,而很多這類的小朋友都會在溝通表達上有點障礙,他們可能不善表達,而成為大家口中的“老是喜歡動手動腳”的小朋友,漸漸被邊緣化。


呆萌馬小馬


首先,社會活動的實踐性促進了幼兒自我係統的發展。

給孩子獨自行為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吃飯,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讓孩子獨自睡覺,自己穿衣服。稍大一點孩子幫助和指導他獨自處理和分析問題。

讓孩子懂得控制情緒和約束行為:孩子常常會因為自己的要求不能滿足而亂髮脾氣,家長應該預見性處理這些問題,按社會標準滿足孩子的要求或者加以約束,不宜用強制手段處理,需要加以疏導和溝通。還有家長需要以身做則,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鍛鍊孩子的意志:在生活中、遊戲中、學習中有意地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強其戰勝困難的勇氣,讓孩子學會堅持,培養孩子堅強、果斷、勇敢、自制的品質。

其次,社會活動的教育性促進了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常與孩子講故事、玩遊戲,教導孩子其他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互相學習進步,培養孩子與周圍環境和諧一致的生活能力。讓孩子學會對人微笑、打招呼、問好、尊敬長輩等。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引導孩子發現和探索問題,通過與孩子玩遊戲、講故事、繪畫、聽音樂等形式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再次,社會活動的群體性促進了社會交往的發展

父母和家庭對孩子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密切關係從小與父母建立好相依情感的孩子,將來長大將會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更好的人際關係。 在孩子咿呀學語時,對孩子的言語說話及時予以回應,可以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嬰兒期與母親密切接觸的孩子將來有更好的言語的智能發育。

最後,社會活動的時事性促進了兒童品德的發展

父母應該常鼓勵稱讚孩子,讓其不斷建立自信心,從而培養其分析思考能力和自信大膽的性格,反之如果經常打罵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和自閉。如果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也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和形成任性的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